在村寨的周圍,則是大片的稻田,如今剛剛過了新年絕大多數稻田中還生長著稻苗,只有很少一部分稻田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耕種,裡面躺著幾頭肥碩的水牛,幾隻不明種類的鳥兒則在附近水中覓食。

不對啊,雖然看著遍佈的稻田應該很高興,可是王世積卻越想越覺得不是味!

從進入交趾郡到現在自己看到的稻田何止數十萬傾?

之前在南海郡的時候,韋洸就曾對自己說的交州和廣州的稻田都是可以一年種植三季稻米的。

這樣根據一畝地每季可以收穫一石稻米來算,光是交趾郡這些稻田一年就可以收穫至少數百萬石稻米。

可是之前交趾郡這些豪強卻只給自己七八萬石糧食,看著這些糧食很多,但是如今自己麾下十幾萬大軍,每人一天都要吃兩斤以上甚至是三斤的糧食,這十萬石稻米也就是一個多月的用量。

雖然心裡不爽,不過王世積也知道如今自己還很需要這些交趾郡豪強的幫助,大不了等自己過段時間再跟他們要一些糧食罷了。

心中想著,忽然前面行進中的隊伍一陣混亂,不時便跑過來一名校尉,他氣喘吁吁道:“大總管,前面又有十幾名兄弟中暑了,這會正在給他們灌服防治暑氣的湯藥!”

“讓他們在路邊休息,留下一隊兄弟看護他們,我們繼續行軍!”王世積絲毫沒有任何動容,因為他這一路上已經習慣了。

隋軍從關中出發時,關中已經是冬季,因此這些北方過來計程車兵都是穿著厚厚的棉袍,因為王勇在三齊推廣棉花種植,隨著夏軍失去三齊之地棉花種植技術也被隋朝掌握,如今棉花已經在隋朝內部流通開來。

棉袍流行開,非常有利於隋軍冬季作戰能力的提升,但是當他們忽然從寒冷的北方來到炎熱的嶺南後,這樣厚厚的衣服就是遭罪了。

古時候根本不像後世那樣隨時可以為數萬大軍提供大量的衣物,基本上士兵絕大多數衣物都要自備,這下除了韋洸提供的那五萬大軍,還有冼氏的五萬大軍隊外,其他五萬關中到來計程車兵都有中暑的意向。

要不是嶺南本地的大夫們早就有了醫治北人中暑的經驗,恐怕這一次隋軍折損的人數不是少數,知道這一點後也讓沒有多少嶺南做戰經驗的王世積大吃一驚,心中也是一陣後怕。

想到這裡,王世積還是忍不住抹了一把冷汗,在看到很多關中士兵將衣甲、兵器全部放在隨行的輜重車輛上,只穿著一件單薄的衣衫後,他張了張嘴沒說出什麼話來。

交趾郡也就是後世越南北部的紅河平原,沖積平原地形上大多數地方地勢都比較平坦,哪怕本地道路並不暢通,但是十五萬隋軍依然很快從交趾郡進入九真郡地界。

九真郡主要是沿著長山山脈的東部濱海平原,不僅平地狹長,甚至長山山脈發育出來的河流也更加密集、湍急,過去因為日南郡夏國勢力和交趾郡豪強的爭鬥,九真郡反而是交州人口最少的郡。

人口少了,對基礎建設的投入就會更少,因此很多河流上面都是簡單的佈設一兩根樹幹,隨便鋪上一些木板就成了通行的橋樑,這樣的橋走幾個人還行,但是通行大軍就不夠用了。

這裡的沿岸平原就狹窄了很多,大軍主要是沿著海邊的道路前進,二十萬大軍居然拉出來一條數十里路長的隊伍,這就給隋軍的前進增加了很多麻煩。

似乎越往南去,隋軍面對的環境就越顯得詭異,九真郡的民眾已經不怎麼歡迎這些影響到他們的隋軍了。

“要不是大總管有令,老子早就下令將這個村子全給屠了!”一名隋軍校尉憤憤的看著不遠處的一座寨子,寨子表現的並不友好,雖然提供了一部分食物,可是連寨門都不願意開啟。

王世積雖然也不開心,不過這一次他承擔著收復本地人心的重任,因此他也只能是強按捺不悅的心情,繼續向南而去。

夏曆三十二年一月底,他終於看到了日南郡的邊界,這就是日南郡,越過那條河就是日南郡的範圍,在後世這裡被稱為南越,但是如今他卻依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