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大家還以為這只是南洋各國土著的單獨行動,周強還準備利用這個藉口再從真臘等國獲得一些好處,可是轉眼間他們就發現了事情的不對勁,這件事竟然已經是三國官方參與到其中。

先是室利佛逝國一名王子忽然跳出來宣稱,夏國必須從室利佛逝國撤走所有的軍隊,以及所有的漢民,並且賠償當初侵略帶來的損失,不然針對漢人的襲擊依然還會繼續,這是室利佛逝國的歷史使命。

隨後真臘國與夏連特拉王國摒棄前嫌,共同發表宣告支援室利佛逝國的正當行為,他們還一致聲稱正是因為南洋漢人搶走了自己國民的財富,他們才不得不做出這樣的行動。

因此他們也要求夏國撤走所有在其境內的漢民,並且一致要求夏國讓出對東西方航海貿易的控制權,至少他們兩國要獲得單獨的對外貿易權力,這個不能讓夏國自己一個壟斷。

天見可憐,王澤還真的沒有企圖完全壟斷東西方貿易,可是夏國這些年對海船的技術研究依然在持續進行,船隻的質量、速度、使用期限都在不斷的提高和增加,這就導致了夏國在海船上的優勢。

除此之外,因為夏國控制了東西方之間很多關鍵的港口,特別是在南洋這一塊區域一直到夏國,幾乎所有的優良港口都在夏國的控制之下,各國商船路過都要繳納高昂的過路費。

夏國自己的船隻卻只需要繳納其他國家稅費的一半即可,加上夏國船隻採購夏國自己生產的商品價格還會降低。

這樣綜合起來考慮夏國商船運輸同樣的商品到達西洋,竟然是其他國家船隊成本的三成,因此在夏國商船隊面前,其他國家的船隊根本競爭不過夏國,連目前不到四成的比例還在降低。

不過南洋各國這樣說也是一個藉口而已,他們才不會管夏國商船隊的運輸成本高低等等事項,他們需要的只是對夏國開戰的藉口而已。

隨著南洋局勢的變幻事件的影響繼續擴大,緊接著西洋上的潘地亞王國也聲稱支援兩國的行為。

在孫興等人攻破注輦國(南天竺國)之後,潘地亞人吞併了注輦國一半以上的土地,又攻滅了同為泰米爾人建立的哲羅國,因此他們已經成為了印度半島最南端的強大國家,和獅子國錫蘭一樣成為西洋航路上最重要的國家。

過去潘地亞人一直跟夏國關係還算和善,如今他們突然翻臉也讓駐紮在明珠群島上的闞樂第三艦隊格外緊張,與潘地亞人你陸路接壤的定戎城更是全力戒備起來。

可是事情到這裡依然還沒有完,緊接著西洋強國波斯帝國也公然宣稱支援南洋各國的正義行為,並且他們也跟潘地亞人一樣提出,要求夏國放棄對東西方海路的掌控,並且還要求夏國不得繼續支援羅馬帝國。

甚至波斯人又一次派出一支規模不小的水軍,企圖從海路配合陸上的波斯軍隊進攻葉門要地,不過在杜盛的率領下致遠群島第四艦隊,順利擊退了這支波斯人的水軍,陸路的波斯人也在受挫後撤退。

這時王澤已經明白!

這就是一場特意針對夏國的陰謀連環計,雖然不知道究竟是誰設下的這場陰謀,可光是鼓動這些南洋、西洋的國家與來自己爭奪東西方海上商路的掌控權,就已經捏住了夏國的咽喉,已經極大程度上威脅到了夏國的經濟安全。

自從在十幾年前擊敗了室利佛逝國、南天竺國,又在數年前擊敗波斯帝國後,夏國便一直掌控著整個西洋上的航海貿易,到如今整個東西方之間奔波的商船,幾乎有六成是夏國自己的商船隊伍。

這些年來夏國可以維持那麼好的全民福利,可以維持那麼高的軍隊數量,甚至還可以跟隋帝國和突厥對抗,依靠的就是這條豐厚的東西方黃金航路,任何東方的商品運輸過去,就是數十倍的利潤。

過去夏國攜擊敗各國的威風,南洋、西洋各國不敢有任何反對的情緒,因此也只能任憑夏國把持這條航路。

如今過了十幾年,很多國家的民眾都開始忘記了當初的那些戰爭,一個個掌權者又開始蠢蠢欲動,不僅真臘國、夏連特拉王國參與其間,甚至連過去簽署了《渤林邦條約》的室利佛逝國也有人參與。

而讓王澤惱火的是,當初憑藉著與夏軍聯合擊敗了注輦國(南天竺)的潘地亞人,如今也覬覦夏國把持的這條黃金航路,參與到了其中來,最後因為葉門被搶,商貿遭到大肆分流的波斯帝國也參與到了這一次的陰謀中來。

王澤不得不佩服組織扇動這場針對自己的人來,光是知道這麼多的國家就已經很不容易,而這個人不僅很瞭解這些國家,甚至還知道自己跟這些國家結下的仇怨,並且加以利用,這就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