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明神武的隋文帝楊堅的統治之下,整個隋帝國完成統一後,國家經濟迅速繁榮起來,不僅東都洛陽再次成為全天下的經濟中心,洛陽人口直逼百萬大關,甚至益州的成都和江北的揚州也都迅速成為人口數十萬的超級大城市。

想到這裡連於成不得不連聲感慨中原地區的深厚潛力,只要是完成了統一隻需短短十來年就可以有這樣的規模,當初自己陛下王澤建立夏國辛苦數十年,到如今鎮海的人口也還沒有達到百萬人。

大隋統一天下後,人口僅有三千多萬人,在十年後的今天,整個隋帝國的人口已經快要逼近四千萬,反觀夏國這麼多年鼓勵生育,到今年也才只有兩千萬人,這還是算上骨利幹、室韋人、靺鞨人等歸附異族人口的數量。

自古以來創業便是艱難無比,也怪不得國人兩千年來都是喜歡自己殺來殺去,卻不喜歡開闢疆土創立更大的基業。

雖然連於成不知道隋帝國比原來的歷史同期還要富庶很多,但是他卻知道隋帝國能夠迅速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很大一個原因還是跟王澤有關。

不管是王勇、王澤父子大量遷徙三齊、中原各郡的數百萬百姓到東海,因此騰出來的大片良田,還是透過各種途徑不經意間傳播開的新式耕作方式,另外還有大量新式農具的使用,這一切都讓隋帝國比原來的歷史要更加強大。

因為關東地區普通民眾人數相對減少許多,這就讓原本北周境內的每一個隋帝國戰士都可以分到充足的良田,大隋境內人口稠密的地區,也能夠疏散大量的多餘人口。

這樣一來,反而讓隋帝國比原來歷史同期人數減少很多的同時,耕地面積沒有多少變化的情況下,全國的糧食產量反而增加了很多,由此養活了更多的人口。

想到這裡連於成便忍不住嘆了口氣,自家陛下當初竭力扶持南陳政權,目的就是為了讓南朝的實力更加強大一些,這樣讓中原繼續保持南北對峙的局面,夏國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時間。

可是不想人算不如天算,陳頊上臺後南陳與夏國的全面交惡,讓夏國不再支援南陳,不僅南陳沒有多堅持一些時間,反而因為陳叔寶的胡作非為之下,明明國力比較強大還依然迅速滅亡。

南陳的突然滅亡可是讓隋帝國得到了極大的好處。

不僅是南陳積累下來的龐大財富落入到了隋帝國的口袋裡,國力比歷史同期極大增加的南陳,讓隋帝國的經濟實力憑空增加了四成以上。

尤其是當初王澤支援南陳對嶺南交廣二州的大開發,讓江南沿岸的經濟提前數百年得到大發展,尤其是嶺南的大發展更是讓這裡的經濟發展幾乎提前了近千年,這給隋帝國帶來的助益更是無窮的。

在經濟發展人丁繁衍的同時,隋帝國內部產生了以洛陽、揚州、益州為代表的三座商業城池,在各地商貿往來中也愈發的繁榮起來,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油然而生。

在這樣的情況下,隋帝國很多大臣、將官都暗地裡讓親戚、家奴開辦了不少的商號,也在知覺不知覺中逐步的捲入了夏國的商業經濟圈中,逐步成為夏國經濟的補充。

因為王澤之前與隋帝國保持距離的政策,讓整個隋帝國內部的很多人依然感受不到威脅,在他們看來夏國只不過是一個偏遠小國而已,哪怕夏軍接連打敗了突厥、隋軍,可依然有很多人固執的認為夏國實力不如隋帝國。

連於成從很多大隋民眾口中知道,之前三十萬徵遼的隋軍意外覆沒,這些百姓也只是認為不過是夏國走運而已,如果這支大軍安全無恙,在衛王楊爽的率領下定然一戰平遼東。

知道詳細情況的連於成當然知道事情不會這麼簡單,隋帝國的百姓更不會知道,就在他們享受著太平盛世的時候,在他們根本看不到、瞭解不到的極北之地的北海,以及南洋更南、西洋更西部的地方,在不斷的發生著激烈的戰鬥。

夏國與突厥之間的拉鋸戰,夏國與南洋、西洋各國的激烈攻城戰,讓一個個曾經繁華無比的城池、一個個強大無比的部落不斷覆滅,一個個曾有著光輝歷史的國家和部落就此消散於烽煙之間成為歷史。

雖然眼前的隋帝國依然強大無比,不過只關注自己,很少放眼看世界的他們恐怕早晚都會成為夏國的獵物,對於這一點連於成毫不懷疑。

一想到自己送出去的情報,很可能在不久以後讓一個強大的超級帝國毀滅,連於成心裡就是一陣激動。

隨著第三陣雄雞的鳴叫聲天色的漸漸亮起來,伴隨著城頭早晨的鐘聲,巨大無比的城門終於在一陣吱呀聲中,被數十名隋軍士兵開啟,叫做大興城的長安新城展現在了連於成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