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的感覺從來沒有這麼好過!

哪怕是過去攻滅倭國、掃平新羅,甚至推倒高句麗的時候都沒有這麼好!

遼東一戰下來,大邏麾下二十五萬騎兵,十萬突厥牧民共損失超過二十五萬人,其中絕大多數還是突厥本部人馬。

這時哪怕其他幾路突厥大軍發現情況不對提前逃走,能夠消滅這麼多突厥人,夏國發動這一場大戰也值得了。

二十五六萬人的損失,即便是對中原各國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更不要說對突厥這種本身人口也才頂多二三百萬人的草原帝國了,這一戰對他們的打擊更是空前。

而王澤現在感覺好的原因,不僅僅是已經將大邏這一路突厥大軍徹底擊敗,更因為他如今又網住了一條大魚,那就是乙息記可汗的兩個兒子攝圖葉護和處羅侯。

在取得遼東大捷後,除了胡秉常率領所部六萬人順著遼水繼續掃蕩契丹人之外,王澤則是率領其餘數十萬人馬順著粟末水一路北上,很快就將粟末水一直到北難水(嫩江)下游全部封鎖起來。

這樣就把當初攝圖和處羅侯的後路給堵上了。

如果現在還是冬季的話,王澤這樣做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但如今正好是夏季王澤完全可以以水代兵。

滾滾流淌的粟末水、難水本來就是一道很難透過的天塹,夏軍在西岸這麼一列陣,更是將攝圖這一路給徹底堵上。

本來這些突厥人還可以乘木筏北上,渡過難水北上與庵羅所部大軍匯合,這樣他們合兵一處後也有近四十萬人,哪怕是王澤也絕對不會一股腦的攻過去。

但就在王澤堵住西面的同時,數以千計的中小型戰艦從下游一股腦的湧過來,竟然將整個難水全部封鎖起來。

就這樣,王澤利用粟末水、難水和東南部的長白山脈三者形成的一個近似三角形的地形,將攝圖、處羅侯所部完全困在這個巨大的包圍圈裡。

巨大的漁網已經撒下去,就等著將攝圖麾下這十五萬大軍,以及另外五萬牧民一網打盡。

這時身在於都斤山腳下突厥牙帳的佗缽可汗忽然得知大邏戰敗、攝圖被圍的訊息後,先是大驚之下連連吐血,但是一等他恢復身體,立刻就嚴令進攻揚武城的達頭葉護立刻猛攻揚武城。

如果不能在十天之內攻克揚武城,哪怕繞城而走進入夏國內陸,也必須執行這一點,這條命令讓達頭葉護大吃一驚的同時,也不得不硬著頭皮發動了自己最猛烈的進攻。

而難水北岸的庵羅葉護也不能幹看著攝圖被圍困,佗缽可汗在書信中對他嚴厲斥責一番,攝圖、處羅侯被圍,庵羅的坐視不理也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攝圖與處羅侯聯合起來之後,實力並不在庵羅之下,如今實力最強的大邏葉護已經在遼東戰敗,實力聲望大損不說,已經無法號召其他人來擁護自己。

而達頭葉護本身地位不高,又長期駐紮在河中地區太過偏遠,因此能夠與庵羅競爭可汗位置的也就是乙息記可汗的長子攝圖了,庵羅心裡打的主意就是等攝圖戰敗時,再出兵營救他。

對於庵羅的小心思,作為他父親的佗缽可汗又怎麼會不知道。

雖然自己也很希望庵羅成為突厥共主,但是庵羅的能力本身就有侷限,而且大邏已經大意之下慘敗而歸,如果攝圖再戰敗,近五十萬人的損失,對於突厥人的實力打擊是無與倫比的。

突厥縱橫草原靠的正是強大的實力,一旦在戰場上損失慘重,那麼別說河中、西域的城邦,很可能第一個對自己動手的就是一直以來作為盟友存在的鐵勒人,在歷史上也確實是鐵勒人最先跟突厥人翻臉的。

其實鐵勒人的綜合實力並不比突厥人差太多,只不過是因為鐵勒人分成了九姓,下面又分成更多的小部族,因此在分散以後鐵勒人根本無力扭成一團來對抗突厥人,如果突厥人實力大損後就不好說了。

為了能夠徹底殲滅攝圖這一路二十萬突厥人,王澤將原遼東戰場上的第四、第七、第八、第九一共四個騎兵軍全部調過來,一共有二十萬騎兵。

而步軍方面在原來第七、第八步兵軍、蒼狼軍、鐵甲軍的基礎上,又調來三齊的二十五萬步軍,這樣光是步軍在這裡就有了近四十萬人。

光是遼東一路動員起來的六十萬大軍,給攝圖帶來無限的壓力,畢竟他麾下只有二十萬人。315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