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鄴城鉅變(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王澤一行剛剛來到青州城下的時候,遠在兩千裡外的北齊國都鄴城正在上演著一場血腥的盛宴,一群群士兵在各自的將領率領下為了各自的主人,在這個如今北方最繁華的的都市,進行著一場又一場慘烈的殺戮。
似乎自古以來中國最不值錢的就是人了,特別是‘亂’世中的人,大批的生命猶如火堆中的乾柴一般不斷的被投入戰場這個火堆消耗著,一如數百年來在鄴城重複上演的奪位大戲,將這個千年古都又一次從太平盛世打入到了地獄之中。
面對著北齊朝中局勢又一次的慘烈變動,鄴城內向來訊息靈通計程車族豪‘門’當然或是參與其中,或者是緊閉大‘門’自守,然後各自睜大眼睛看著城內外發生的這一切,當然也做好了隨時加入到勝利者一方去的準備。
城內的普通百姓當然沒有資格參與到其中,只能無力的躲在自己的家中等待著動‘亂’的過去,當然也盼著能出現一位明君結束這一切。
老弱‘婦’孺早早的就躲到了各自家中早就備好的地窖,或者是衣櫥、廚房的柴堆後等隱蔽地方,青壯們則是聚集起來用木頭等各式雜物堵住院‘門’,手裡拿著家中的農具、菜刀等守護著家人的安全。
聽著城內‘激’烈的廝殺聲,不時的有‘婦’孺向自己平日膜拜的神佛祈禱,企圖讓這些神靈來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可是她們不知道神佛從來都只保佑勝利者。
自古以來軍隊的軍紀和戰鬥力都是成反比,越是戰鬥力強大的軍隊其軍紀都非常讓上位者頭痛,在歷史上除了極少數的幾隻軍隊外,但凡是大軍入城幾乎沒有不擾民的,更甚至有殺良冒功者。
這些軍隊相互拼死搏殺的同時,自然也免不了順手牽羊給自己撈一些外快,或者有一些士兵在巷戰中被打散成為潰兵,更是成為城內動‘亂’的根源。
鄴城內的高‘門’士族和鮮卑權貴家中當然都有不少的家兵守護,這些‘亂’兵當然不敢自尋死路前去招惹,於是城內沒有什麼戰鬥力的普通百姓就免不了遭難。
要知道北齊這時全國足足有兩千多萬人口,比北周和南陳兩國的人口加起來還要多出近一倍來,以這麼龐大的人口基數供養起來的鄴城,其繁華程度僅次於梁武帝時期的建康城。
如此一來,能夠在北齊國都鄴城生活的人,哪怕只是一個普通百姓的生活,其富裕程度也不是其他地方的平民可以比擬的(想想後世京城戶口的難得就知道了),這也招來‘亂’兵們的怨恨‘憑什麼你們就可以在鄴城享受繁華?’
隨著‘亂’兵劫掠平民,鄴城內的動‘亂’進一步擴大,因為古人對親族關係的看重都是聚族而居。受害的平民自然有自己的宗族親眷會主動來援助,而被趕走或被殺死的‘亂’兵更是有自己的營伍生死弟兄來幫著報仇。
一來二去雙方更是戰成一團,不過根據常理平民必然是打不過軍隊的,這些平民殺死‘亂’兵後如果不能立刻逃到親族家中躲避的話,就只能成為這城內‘亂’兵的軍功了。
在一些軍隊劫掠的開心不已時,不經意間鄴城之內不知道又多了多少條冤魂,也不知道多少怨恨官府之人,一如北齊其他各州郡飽受官吏豪強欺凌的百姓一般。
不過小民的不滿又有誰在乎呢?起碼北齊的官吏和士族豪‘門’們是不在意的,鮮卑勳貴們更不在意,他們不知道有一股龐大的力量正在慢慢積蓄著,好像是一座火山在蘊含著龐大的能量。
這一次鄴城突如其來的廝殺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北齊國內的重重矛盾經過數十年來的蘊育才爆發出來的。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不過是遮人耳目罷了,從五胡‘亂’華開始北方的漢族百姓的地位還不如一頭牛或者是一匹馬。
作為北魏政權繼承者之一的北齊也不例外,從高歡擊敗爾朱氏把持東魏軍權架空魏孝武帝東魏開始一直到北齊滅亡,北齊國內的民族矛盾一直都是十分尖銳的,並且一直存在著。
高歡起兵反爾朱氏,並最終創立東魏,依靠的正是北魏六鎮降而復叛的六鎮鎮軍,尤其是高歡出生的懷朔鎮豪酋。等到高歡消滅爾朱氏後,北鎮餘眾幾乎全歸他統領。這些北鎮兵士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長期留住北邊,受漢文化影響較弱,語言、服飾仍保留鮮卑舊俗。
另外遷居北鎮的原漠北高車人、匈奴人等其他少數族人,包括部分漢族豪族也受鮮卑風俗的影響(鮮卑化),也被當時人一樣看成是鮮卑人,他們構成東魏及隨後北齊政權的政治基礎,而高歡本人居住的懷朔鎮人則成為其核心。
在東魏、北齊政治中,鮮卑勳貴長期在政權中處於支配‘性’地位,高氏與鮮卑勳貴竇氏、尉氏、厙狄氏、斛律氏、段氏長期連姻,更使其勢力根深蒂固。
雖然高歡起兵後也有大批河北漢族豪強紛紛加入其麾下,但是因為鮮卑人全民皆兵,鮮卑軍人的數量遠遠超過漢族軍人,加上高歡非常倚重鮮卑騎兵的作戰能力,導致從東魏建立開始大部分的軍權就掌握在鮮卑貴族的手裡。
在攻略河北地區時,高歡為了取得本地士族豪強的支援,先後與趙郡李氏、范陽盧氏聯姻,讓自己的兒子娶了一部分士族的子‘女’,這其中就有文宣帝高洋的皇后李氏,也就是如今在位的北齊皇帝高殷的老孃,如今該稱作李太后了。
不過一些漢族士族與高氏的聯姻,並不能改變當時東魏控制下漢族百姓的悲慘遭遇,因為高歡對鮮卑人軍事力量的倚重,北齊的鮮卑人不需要用繳納任何稅賦成為事實上的特權階層,於是北齊治下的普通漢族百姓就承擔了當時全部的稅收壓力。
東魏剛建立的時候因為高歡對鮮卑武人的縱容,在社會生活中佔據特權階層的鮮卑兵士常常欺凌漢族百姓,導致鮮卑人與漢族百姓之間的矛盾極其尖銳,雖然高歡也試圖平息兩者之間的矛盾,但是根本無濟於事。
另外鮮卑勳貴和漢族豪強之間的矛盾也非常尖銳,雙方之間的鬥爭隨時都可能發生,不過其主要表現為在北齊朝堂上的鬥爭。
高歡為拉攏漢族豪強任用了一大批漢族官員,他們與鮮卑貴族之間的政治權力鬥爭異常‘激’烈,往往是兩敗俱傷的局面,這種形勢一直延續到北齊滅亡。
歷經東魏、北齊的近五十年中,政治上擁有特權的鮮卑貴族一直蔑稱漢人為狗漢、一錢漢,這一切讓當時的漢族官員痛恨異常。
民間的漢族百姓尤其是漢族世家大族,仍懷念孝文帝及其在位時實行文治的北魏政權,也因此更加擁護‘魏’的法統。
當執掌西魏大權的宇文泰以‘魏’的旗號相號召、厲行改革、國力蒸蒸日上時,東魏、北齊境內頻頻有世族豪強舉兵響應西魏的事件發生,這也是為什麼高歡和高澄沒有和弟弟高洋一般即位稱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