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鄴城內外(第1/2頁)
章節報錯
斛律協數萬大軍正大光明的在距離鄴城不到百里的京畿內行動,當然阻擋不住訊息往四周的擴散。
有時候民間的訊息比官方的訊息還要靈通,數萬邊軍要造反的訊息立刻以斛律協大軍行進的路線為基點,迅速往四面八方傳揚開來。
自從得知有一股數萬人的大軍在火速向鄴城而來後,鄴城內外的百姓頓時‘亂’了套,居住在城外的百姓急忙舉家向鄴城跑去,企圖躲進城內這個自以為更加安全的地方。
不過也有更多城內的百姓攜家帶口向城外去逃難的,因為這些見識更多的鄴城百姓更加清楚,躲在城內很有可能被迫幫著官府守城當炮灰,當然在歷史上這段時間裡百姓不僅僅可能是被當做炮灰,也經常有軍隊拿百姓當軍糧用的。
侯景之‘亂’時梁武帝被困臺城,因為城內糧食吃完,後來乾脆就吃起人來,臺城開始有軍民十萬餘人,結果等城破之時就只剩下數千人了。
這些出逃的百姓很清楚,萬一官府守不住城池,叛軍攻破城池後他們這些幫著守城的百姓,反而更有可能被‘亂’軍所害。
在鄴城西面不遠處就是綿延起伏數千裡的太行山脈,這些百姓只要能在‘亂’軍抵達之前躲到西面的群山裡,那麼安全的係數反而會比城內更加的大一些。
雖然在南北朝時期的太行山脈也一向是以盛產強盜、響馬著稱,這些盜匪的實力可能名聲不如泰山盜的更響亮,可是也差不了多少了。鄴城附近百姓對他們的情況也多有了解。
可是哪怕明明知道太行山內有大批盜匪的存在,這些百姓還是更願意遠離官兵的禍害,源源不斷的往山裡面逃去。
“匪過如梳,兵過如洗”的道理大家都還是知道的,土匪可能也只是搶劫自己身上的錢財,但是有些官兵卻是要用百姓們的首級換軍功的。
一開始守‘門’的將官還想阻止城內的百姓逃出城池,這就引起了大批百姓的不滿,裡面更有一些有勢力的官員家眷。
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在請示過楊愔後最終還是開啟城‘門’讓這些百姓出了城‘門’,不過為了防止城外叛軍的細作‘混’入城內,城外的百姓要進城那就不可能了。萬般無奈之下於是許多城外的百姓,也紛紛跟著從城內不斷湧出來的人流向西面的群山奔去。
在城內外百姓‘亂’成一片的同時,鄴城內的守軍在禁軍將領爾朱渾天和的指揮下迅速行動起來。
一隊隊士兵在各自營伍將官的率領下,根據事先的分配各自登上城牆守護著,城上一口口大鍋迅速架了起來,裡面煮的是號稱‘金汁’的原始版生化武器。
皇宮西面仙都苑內的武庫中已經存放了十餘年沒有動過的守戰之具,這一會終於被派上用場了。
士兵們迅速的將這些器具從武庫搬出來,清理乾淨了上面已經積累了不知道多厚的灰塵,除錯完畢後將其擺上了鄴城高大的城頭。
爾朱渾天和將最‘精’銳的一部分士卒選出來,然後將他們帶到一座庫房內,裡面擺滿了一口口大木箱,開啟一看赫然是一柄柄漆黑透亮的寶刀。
鄴城禁衛軍的兵卒們平日裡用的相州刀,是鄴城附近號稱天下兵甲最為‘精’良的相州打製的刀具,平日裡是進貢給皇室禁衛軍專用的上好兵刃,吹髮即斷,在海內也算是屈指可數的‘精’兵利器了。
哪怕是邊軍的一些隊率用的兵器也比不上禁軍一名士卒的刀更加‘精’良,可是眼前這些兵器看上去竟然還要超過相州刀不少。
一名禁軍校尉好奇的拿起一柄鋼刀,只覺得一股股涼氣從刀刃上往外冒一般,透著一股瘮人的涼氣,拿著腰間的馬尾劍穗往上一湊,感覺還沒有靠上去劍穗就斷成了兩截,這名校尉和周圍計程車兵頓時吸了一口涼氣。
爾朱渾天和大喝道:“都被髮愣了,這些寶刀都是歷年來高皇帝和文宣皇帝收集來的綦毋懷文和他弟子們打製的寶刀,是能夠一下就斬斷鐵甲30札的神兵!如今斛律協率軍作‘亂’,你們都是時代忠良之輩,如今將這些寶刀分配給汝等使用,望汝等好生殺敵以報國恩。”
可能是覺得大空話每人願意聽,於是爾朱渾天和話鋒一轉:“只要這次平息了叛軍,不光是這些寶刀都留給你們自己做為傳家寶,每人還有三百畝良田,一百匹綢緞!有軍功者還可以封爵!”
這下子這些禁衛‘精’卒們就開心了,他們也是世代跟隨高氏家族的嫡系,可是大空話誰都不愛聽,如今聽到朝廷的封賞頓時一個個喜笑顏開的高聲歡呼起來。
不僅僅是百匹綢緞價值不菲,還有那可以傳承百世的數百畝良田,以及那自綦母懷文死後就再也造不出來的神兵,這些都是價值不菲的堪比千金。
在最後一批出城的百姓剛剛遠去不久,城頭上的守軍就看到遠處一片煙塵升騰,隨著一陣陣馬蹄隆隆聲,數千名騎兵來到了鄴城外數百米處。
看到鄴城城‘門’關閉,城上旌旗招展、士兵兵甲齊備,依稀還能看到城頭上正在燃燒的火堆冒出的煙火,這些騎兵頓時知道城內守軍恐怕早就得到了己方進襲的訊息,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奪取城‘門’。
在騎兵首領的指揮下,騎兵迅速繞城一週,巡視城外是否有城內守軍的營寨,因為自古守城將領都喜歡在城外不遠處的險要之地設立營寨以為掎角之勢,不然孤城困守勢必難久。
看到城外竟然沒有守軍的一兵一卒,騎兵首領頓時大喜,他一面派軍守住鄴城的幾處城‘門’,一面派人給緊跟著幾十裡外的步軍報信。
等到下午申時,二萬多名步軍也來到了鄴城城外,已經有數十年沒有遭受過戰火兵戈侵襲的鄴城,又一次迎來了數萬大軍的圍攻。
而且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次進攻鄴城的竟然還是一向還算忠直的朔州刺史斛律協率領的大軍。
可能是想勸解斛律協回心轉意,楊愔帶著燕子獻等幾位漢官來到東‘門’城樓上,看著遠處一望無際的大軍,燕子獻等人頓時頭昏目眩。
不過楊愔畢竟是跟隨高歡親自衝鋒陷陣的,仍然是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哪怕是城‘門’外的斛律協看到楊愔這副模樣也是暗生佩服,這時城樓上傳來楊愔的聲音:“斛律將軍,我知道你只是一時糊塗才做下這種錯事,還是早些回心轉意吧!你要想一想這些年來高祖、文皇帝對你的恩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