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郎初立幼獅營(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晚王勇便召集軍師呂文、朱睿、連同程衝共四人,召開了一個秘密的會議。具體說的何事,外人盡皆不知。
第二日,除了軍師呂文留守山寨之外,王勇三兄弟,分別各率領近千人,分別向東、南、西南三個方向進行掃‘蕩’。
在王勇等人招收人手‘操’練不停時,王澤也沒有閒著,數日前,向王勇提出,自己也要有一支隊伍,組成一支童軍。
王勇覺得小孩子只是喜愛舞刀‘弄’槍,也就隨了他的願。
王澤一得了準信,當即到土木學院找了領頭的譚木匠,要他幫著用棗木、槐木等上等木料製造一批木質兵器。
隨後選取各學堂中六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男童共二百餘人入營,每日接受訓練。皆統一分發服裝,每日早晨訓練一個時辰,下午放學訓練一個時辰。
山寨之前受過重傷,不能再與人搏殺的幾十名王勇舊部,雖然頗得王勇照顧,但是每日裡閒著無事可做,個個無‘精’打採。
一聽說王澤組建童子營,凡是還能走得動的,一個個都來王澤這裡,希望幫著訓練,也好打發一下時間。
王澤一聽到諸位叔伯主動要來幫自己訓練戰陣武藝,頓時高興萬分。
之前雖然已經將童子營的架子搭了起來,不過王澤穿越前也不過是一個沒當過兵的普通人,雖然人手都有了,可是對如何訓練卻是有些手忙腳‘亂’。
本來打算先整訓軍姿,等王勇回來後再向父親好生請教,這回有了這些長輩們的幫助就可以迅速踏入正軌了。
這些叔伯裡面以一位四十歲左右名叫秦明的伯伯為尊,之前是山寨隊長級別的人物。而戰陣武藝最好的是另一位名叫許寧的兄長,因為按照許寧的輩分要叫同歲的王勇叔叔。
王勇走後的第三日,開始正式的訓練,許寧見王澤先安排了一刻鐘的站軍姿,問清是怎麼回事後,開口稱讚:“不錯,是個好主意,戰陣中要活下來,不是看你的武藝有多高,而是看你和周邊的兄弟是不是保持成一個整體。”
作為經驗最豐富的許寧當然最有發言權,大家都凝神傾聽:“作戰時,以軍陣分成一個個整體,而不是以一個個人為整體,各人要相互配合,才能保的‘性’命,最後才能打敗敵人,克敵制勝”
這樣站軍姿就成了每天的一道必修課,隨後秦明問:“小郎君,你這營頭叫什麼名字?”
“童子營呀!怎麼了秦二伯?”王澤隨口回答,後世好多國家不都是叫這名字麼,說明這名字也算與國際接軌。
秦明想了想,說:“雖然符合實際,只是名字太俗,沒有兵戈之氣!最好還是起個響亮點的名字。”
王澤想了想:“那麼叫雛虎營可好?”隨即便自己否定了,“也不好,猛虎雖兇名赫赫,但秦以虎狼聞名於世,猛烈之氣過重,且吾等尚年幼,用此名甚是不妥。”
隨後想起什麼,對著秦明說:“我聞前漢時,有拂菻國使團使漢,獻瑞獸兩頭,名貔貅,又叫獅子,為威猛祥瑞之獸,不若我這童軍便叫做幼獅營吧!”
隨後,王澤向眾人大聲宣佈:“從今日起,我等在此立幼獅營,必與諸位同甘共苦,諸君日後必然揚名與天下!”
“願與小郎君共赴大業!”臺下的二百餘名童子齊聲應答,他們早就被王澤的各種神奇手段折服了。
雖然每日都要進行什麼站軍姿的練習,很是枯燥,但是聽小郎君講,過幾日便要開始學習戰陣武藝了。
以前的學堂雖然也有武藝訓練,但是那是以前山寨舊部的孩子訓練的,而且必須是十歲以上筋骨長成孩子方可以去學。
而今年,從忙著秋收開始,到後來與長島海寇的戰鬥,已經是好幾個月沒有人組織訓練了。
而幼獅營的這幫孩子,要麼是表現好的流民家庭選出來的,要麼是當時年幼沒有達到年齡。
朱伯符和程虎也加入了王澤的隊伍,程虎覺得自己沒有王澤聰明,因此,他覺得,只要自己緊跟著王澤就可以了,反正王澤也不會坑害與他。
朱伯符卻是覺得,以自己的武藝到幼獅營裡面,怎麼可以當一個隊官,所以也上趕著加入了隊伍。
等到十幾日後王勇帶隊返回時,王澤的幼獅營已經是頗有看頭了。看了幼獅營的‘操’演,王勇一高興,當即答應把幼獅營也編入山寨的供養體系,但是要求王澤嚴格把關,好好的練一隻童子軍出來。
這一次王勇和朱睿各自從東面和西南返回,一共帶回來各式人等四千餘人,都是各個山寨的盜賊和其家眷。
這些山賊的規模都不大,朱睿去的西南方靠近稍富庶的東萊郡還好些。
往東去本來就人煙稀少,王勇一路向東掃‘蕩’過去,那些與其說是山賊還不如說是山民。
一路上碰到的最大一股山賊也才百十人,一看到王勇率領的上千號人馬前來攻打,當即就有人嚇‘尿’了。
結果程衝本來建議是來練兵的,這回可好,全變成武裝遊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