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牛羊滿圈!(第1/2頁)
章節報錯
何亮說著這番話,周通一看何亮,只見臉上哪有哀愁的樣子。
不等周通開腔何亮接著對周通笑笑道:“剛才周兄高義,小弟十分感動,其實剛才我是在想在卑沙城裡聽來的一句話‘契丹人在大賣牛羊購買物資’,我想怕是契丹人在準備和大齊之間的戰爭了,這樣牛羊馬匹肯定賣得極便宜,咱們又有海圖,一直將船開到契丹人那裡都沒問題。”
從南北朝後期開始一直到隋唐年間,中國正處於歷史上的一個溫暖期,這一時期大量的亞熱帶植物都可以在黃河流域正常生長,所以即使是冬天也不擔心渤海北部和遼河口結冰。
聽了何亮的話,周通想了想說:“那樣咱們要多用一倍的時間才能回去,怕是大頭領要擔心了!”
“自從咱們來到了遼東,大頭領不管怎樣都是會為我等擔憂,要是咱們空手而回,只怕無顏見大統領,不若去到契丹多采買牛羊回去!”何亮全力勸解周通。
周通猶豫片刻,終於下定決心:“好,既然這樣咱們就去契丹!”
····························································
契丹原屬遼東鮮卑宇文氏部落,後來在東晉年間鮮卑宇文氏被慕容鮮卑擊敗。於是契丹北逃,各部落自此散居在潢水、土河一帶遊牧。
等慕容部落建立的大燕國進入中原,並在爭奪中原的大戰中被前秦所滅後,契丹才得以解脫慢慢的強盛起來。
現在契丹部落聯盟的領土,已經大概控制到了後世大淩河到遼河口一帶的海岸線。
幸好這時高句麗人口稀少,對遼東地區的佔領軍事意義更大一些,所以何亮一行的船隊沒有被發現。
船隊一路北上,在長興島上休整一夜,在島上建立了臨時秘密基地後,船隊繼續向北行駛。
三日後,船隊終於繞過被高句麗佔領得營口外海進入遼河口,行駛了十幾里路後,船隊靠岸了。
這時岸邊早就來了好幾撥人馬,一個個禿腦‘門’,扎著各種各樣的小辮子,看來船隊一進入遼河口就被契丹人發現了。
對周通來說什麼鮮卑人,契丹人都是一個祖宗的胡人。但是鮮卑人自從北魏孝文帝實施漢化政策以來,倒是和漢人的差距縮小的很多。
雖然自從六鎮邊軍造反的鮮卑人,跟從高歡擊敗北魏權臣爾朱榮之後,東魏、北齊出現大範圍的鮮卑化現象,不過大部分普通鮮卑人的衣著打扮與漢人已是不分你我。
倒是面前的契丹人的打扮對周通來說是稀罕了些,雖然各不盡相同,卻也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禿腦‘門’,然後或是前額,或是兩鬢留著一些短髮辮,造型‘挺’是怪異。
周通穿著山寨曹鐵匠第一批打製出來的鎧甲,耀武揚威的帶著一隊護衛先行下船。
曹鐵匠目前一共打製出來十六副鐵甲,這回一下就給船隊配置了九副,由周通帶領,一水的壯漢,個個都是一米八左右的身高。
站在岸邊的契丹人較為平均,都是在一米五、六左右,身高在一米七以上的契丹人就沒見到一個。
這樣兩廂一對比,一下就把周通這邊的威勢提了起來,原來還有些準備給船隊來個下馬威的契丹人立馬熱情了起來。
一名六十來歲,‘精’神矍鑠的契丹老人走了出來,上來就是嘰嘰咕咕一堆高句麗語,只把周通聽得翻白眼,這鳥語誰聽得懂?
倒是何亮見人家客客氣氣的出來說話,這時‘挺’身而出,說道:“這位老者,我等是南面來的漢人商人!聽聞貴部急需大量的軍資,我等特來襄助!”
老頭也是人才,聽到何亮的話立馬就說起漢話了,“什麼,你們是南面的漢人?聽聞齊人要來進攻我契丹,你等莫不是大齊派來的‘奸’細?”
“老者莫怪,大齊乃是鮮卑人的國家,與我等漢人有亡國之恨,我等豈能和那胡漢雜種一樣數典忘宗,忘記這國仇家恨?”何亮一臉憤慨的說到。
“聽聞大齊要行不義之舉,如去歲掠奪庫莫奚故事,我家主人特派遣我等多運食鹽以助契丹一臂之力!”何亮一臉的正義,猶如後世反戰鬥士一般的聖潔。
周通差點認不出,心道“這小子平時裝傻充愣的,我還以為是個憨小夥,誰知道他孃的也是個人‘精’!”
他也不想想,要是何亮是個老實憨厚的小夥子怎麼可能被王勇何伯委任為船隊的主事。
契丹老頭見到船上的鹽貨卻是有些相信了,高興的對何亮講:“我們契丹人最是恩怨分明,平時部族的牛馬最是缺少這些食鹽。既然你們是來幫助我們的朋友,那麼我們契丹人就不能讓你們吃虧。我乃是此處契丹黎部的族長,你們的鹽我做主,用以前的五倍價格買下來!我們用牛羊跟你們換!”
當即老頭把來自幾個契丹部落的人馬喊到一塊,一番叮囑後,對何亮講:“我已讓他們去準備牛羊,還請遠方來的貴客感受一番我契丹人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