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銀兩價值(第2/2頁)
章節報錯
孔妙之點點頭,然後繼續問道:“李家如今不是在賤賣糧食嗎?其他鋪子呢?李家在雍州此時能拿出兩百萬兩銀子嗎?”
李言林心裡默默合計了合計,衝著孔妙之輕輕點頭。
“那好,屈知府、李公子,我有一個建議,你們不妨聽一聽。明天屈知府在衙門宣佈,李家錢莊開始不限時兌換銀票,只要拿著銀票來,就能兌換到銀子。不限時不限量,雍州此時不過五萬戶,我想兩百萬兩銀子應該也就足夠了。而且百姓既然能兌換到銀子,就沒有那麼多人前來擠兌了。”
屈知府聽到後又問道:“那三個人怎麼辦?”
“簡單,按本朝律法,一旦有人狀告錢莊,就要保全錢莊掌櫃的和東家,直到把事情調查清楚。你一會兒就讓他們去知府衙門狀告李家,他們兌換不到銀子,屈大人,你就接了這個案子。”
“可這麼一來,李家名譽也會受損啊!”
“不一樣,百姓手中能換到銀子,他們就會自動把這件事和自己撇清關係,在他們眼裡,這不過就是一樁案子,從明天開始,屈大人就派人宣傳,說李家被三大商人裹脅,現在壓低糧價就是第一步,目的就是要搜刮雍州城所有人手中的錢兩。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就會用其它手段把大家手中的銀子給賺回來。”
“賺回來?孔少俠,我有些不太明白,糧食降到這種情況,其它商人怎麼才能把銀子都賺回來?”
孔妙之看著李言林,李言林明白孔妙之的意思,他強提起精神把話接過來說道:“這裡面有個很簡單的邏輯,大人,你覺得糧食,賣的便宜一些好,還是賣的貴一些的好。”
“當然是便宜一些的好!”
李言林點點頭,馬上又搖了搖頭:“對,不過不全對。這裡有個很基礎的概念,銀子到底是什麼?”
“銀子到底是什麼?”屈止水有些迷糊的反問了句
李言林接著說:“我從小經商,我父親對我說的最多的便是,銀子到底是什麼?這裡面有一個根本的問題,銀子為什麼成為天下人的立命之本?是因為銀子就是你的購買能力。那你能拿銀子買到什麼,其他人能用銀子買到什麼?所有能買到的東西就是所有銀子的總價值。我打個比方,如果一百兩銀子代表著你能買一百斤的米。一斤米就代表著一兩銀子,假如現在就只剩下五十斤,你這一百兩銀子,也買不到更多的時候,那一斤米就代表著二兩銀子。”
孔妙之也說道:“若是天下能買的東西總量一直是不變的,銀子越多,越沒有價值。不過李二公子為什麼能把百姓的神經挑動起來,因為便宜了,本來一斤米一兩銀子,如今七錢銀子便可以買一兩米。”
“這不是好事嗎?”屈止水還是不明白的問道
“好,也不好。雍州的銀子變價值了。米雖然便宜了,但是相對其它東西反倒更貴了。因為百姓手裡面沒有錢了。手上沒有錢了,可布匹的價錢沒變,藥材的價錢沒變,雖然一時之間百姓的了好處,但是屈大人,你要知道,糧食是百姓的根本,李家如此惡意壓低了糧價,百姓手中的糧也就變得不值錢了。”
孔妙之說完,李言林最後一針見血的總結道:“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很好理解的東西,糧價,只有糧商才有議價權。”
兩人將其中的道理解釋的清清楚楚,屈大人也是舉人出身,一點就明白。明白以後的屈止水有些恨恨的對著李言林說道:“李公子,你打的好算盤啊。”
李公子冷哼一聲,並不作答。孔妙之繼續說道:“屈大人錯怪李公子了,他打算近期離開雍州,所以坐收漁人之利的不是他,是聞著味來的剩下的三個。”
“商人都是無利不起早,李公子攪鬧了雍州的市場,他們都是精明的生意人,看到有機可乘,就會出手。如今他們第一要做的就是壓倒李家信譽,只要李家沒有信譽,這雍州乃至整個西北的市場就會空出來,他們就會趁機將買賣開過來。第二才是趁這次李家的不明智的舉動收割雍州百姓的資產”
屈止水此時再也不敢小巧眼前這個只有十幾歲的孔妙之,他起身恭恭敬敬的對孔妙之施禮說道:“孔少俠,聽君一席話,茅塞頓開,在下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