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朱元璋就帶上朱波,離開了。

眾臣,看到朱元璋離去的背影,內心感慨。

“看來,陛下也在思考。”李善長意味深長的說道。

其他人並沒有接話,大家看到剛才朱元璋的神色,也都心裡很清楚。

看來,朱元璋不想讓大家跟著去,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確實是太子需要靜養,去的人太多了,會讓太子勞累;

二來,朱元璋恐怕內心比大家還在糾結,想借著路上,單獨與朱波在一起的時候,打探朱波的心意。

眾臣紛紛散去,各懷心事的回家了。

李善長與劉伯溫並排走著,他不由得感慨道,“真是不知道,鎮國王什麼時候才能明白陛下的這份心思啊!”

他朝劉伯溫問道,“誠意伯,難道你對此事就不擔心嗎?怎麼說,也是涉及國本的大事啊!”

劉伯溫轉頭看了看李善長,又轉過頭,看著前方,一臉淡定的說道,“車到山前必有路。”

李善長一時語塞,“誠意伯,若是平常事這樣說也就罷了,這可是國事,還是動搖國本的大事,你也這麼隨緣?”

劉伯溫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李善長看不懂劉伯溫的表情,也猜不透他內心的想法,一時愣在原地。

劉伯溫卻沒有停下腳步,自顧自的往前走。

李善長看著劉伯溫的背影,內心一陣唏噓,“這個劉伯溫,究竟是怎麼想的?”

他不知道,劉伯溫從很早之前,就已經想明白這個問題。

他的態度還是一如既往,沒有改變。

只要朱波還在大明,大明就不會衰落,只會蒸蒸日上。

至於朱波是在哪個位置,這並不是很重要的事,因此,他向來不站隊。

他這麼一個心如明鏡的人,自然知道,此時朝堂上,已經分為了兩派,太子黨和朱波黨。

但是,他其實很清楚,朱波心裡是什麼想法。

因為他一直都知道,朱波是個不願意參與朝堂爭鬥的人。

若是他願意的話,早就沒朱標什麼事了,何須等到現在。

這一切,只是眾臣的一廂情願罷了。

但是,劉伯溫看破不說破,不管群臣如何運籌帷幄,都比不過朱元璋的心意重要。

這一點,劉伯溫比任何人都看的明白。

所以,他才對李善長說出了這麼一句話,他也是想讓李善長無須擔心,這些也並不是他們這些臣子可以參與的事,還是安心的為朝堂建言獻策,這才是臣子的本分。

劉伯溫回頭看了一眼,還愣在原地的李善長,意味深長的說道,“但願你能懂吧。”

說完,便負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