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居然有人敢忤逆他,這不是往槍口上撞嗎?

就算朱元璋意識到自己做的這個決定是錯的,但是他也不允許有人敢當眾反駁自己。

朱元璋此時怒目圓睜,彷彿下一刻就要將這些跪在地上的大臣給吃掉。

單安仁在一旁瑟瑟發抖,只得承受著朱元璋的雷霆之怒。

伴君如伴虎,這一刻在單安仁身上算是深有體會,上一刻他還在準備接受朱元璋的誇讚,想著朱元璋高興肯定會認可自己。

下一刻,便是可能被貶職,或者別的什麼處罰,反正單安仁是不奢求什麼好處了,只希望朱元璋能自動忽略自己。

朱波見現在這劍拔弩張的局面,心想要是馬皇后在就好了,平時這種局面對於馬皇后來說都是小意思。

但是現在馬皇后不在,如果朱元璋一時怒急,那可就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了。

雖然朱波知道朱元璋不會將李善長怎麼樣,但是為了殺雞儆猴,怕是跪在地上的另外幾位就不知道會怎麼樣了。

想到這裡,朱波覺得自己應該站出來給雙方一個臺階下,朱元璋其實也意識到自己太急了,但是李善長等人也不會換一個環境委婉的說出來。

現在這個局面的形成,朱元璋固然有很大的問題,但是也不能說李善長這些文官就沒有錯。

可能對於他們這些文官來說對於糾正皇帝的錯事這件事情上,這是一件很值得文官去拼命的事吧。

自古以來,還有好多文官都以糾錯這件事為標杆,引以為豪,前仆後繼,在他們看來這是一件名垂青史的好事。

如果他們是為了糾正皇帝的錯事而被罷免,那也算是榮歸故里了,還會引起一眾學子追捧。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事,這也得要看是哪個皇帝,如果這個皇帝不想聽你說的話,那你就是妖言惑眾,別說名留青史了,遺臭萬年都有可能。

朱波頂著一些大臣求救的目光,嘆了口氣,想著如此盛怒的朱元璋自己也沒有見過,但是朱波看著在一旁被朱元璋此時狀態嚇的不敢出聲的朱標,也只得自己硬著頭皮上了。

原本朱標就有點怕朱元璋,在平日裡對朱元璋算是言聽計從,現在朱元璋這樣朱標則更是不敢說話。

“我認為現在組裝也可以,不組裝也行。”

朱元璋見朱波罕見的開口發言,但是這模稜兩可的話一聽就是來當和事佬的。

但是想到朱波既然這麼說,那就聽聽他是怎麼想的,原本朱波的見解就十分獨到,這次他倒要看看他會怎麼辦。

朱波走出來,看了一眼李善長,接著說道:“其實我們現在也不急於一時,可以將這些部件先運往安南,在運往安南的過程中,每停至一處,便驗收一部分部件。

等到安南後,我相信那些殘次品應該就沒有了,就像現在每透過一處官道就會有專門查處的人員了檢查違禁品一樣,這樣我們既節省了時間,又能省了現在驗收所要花費的時間。”

朱元璋一聽,覺得可行,原本自己就是想節省一點時間,覺得沒必要花時間在組裝上面,而那些大臣則是以穩妥為主。

現在雙方的訴求都達到了,既節省了時間,驗收的目的也達到了,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