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似乎是朱元璋並未重視,但卻足以讓一眾文官震驚了。

朱元璋把二人放到內閣,這是再很合理不過的,因為此前二人的學識和能力就已經為眾人皆知。

但是,他們兩個人並無半點任何官場資歷,都不過小小年紀,竟然一個兼任禮部尚書,一個兼任戶部侍郎???

這可不是不重視啊……

這可是太重視了!

現如今官拜三品以上的人,幾乎都在官場中混了十多年甚至多久,哪個不是已過了而立之年?

雖然群臣都清楚,兼職只是虛銜,如果有了合適的人,隨時都可以撤除,但如果有個萬一,也可以隨時變為實權啊!

然而這時候,沒有人會傻到去煞朱元璋的心情。

反貪血案都還沒過,奉天殿外的血早就清洗乾淨了,可是那股子血腥味卻始終籠罩在朝臣的鼻尖。

……

夜裡,皇宮。

慶功宴上,朱元璋和李善長還有劉伯溫二人席間談論起各家小輩。

其中就提及了楊廷和還有解縉二人,朱元璋對二人算是讚不絕口,十分欣賞。

其中還不乏透露出要重點培養此二人,而李善長和劉伯溫也是十分會看人臉色的,聽朱元璋的言語中透露出來的訊息便知道這兩人怕是以後會成為朝中的股肱之臣。

李善長便順著朱元璋的話說道:“微臣聽徐達二人提起過,此二人性格沉穩內斂,是一塊璞玉,只需好好雕琢,日後定能成大事。”

朱元璋原本就十分看好楊廷和還有解縉,便誇道:“是要好好歷練一番,而且此二人不僅讀書厲害,打仗也不遑多讓,都是好苗子。”

朱元璋笑著看著楊廷和與解縉,越看越順眼,一時間對朱波更是滿意了,心想著朱波到底是從哪裡找到的寶貝徒弟呀。

楊廷和與解縉二人聽朱元璋在誇讚自己,便站了出來,謝恩道:“都是師傅教的好,跟在師傅後面我二人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師傅的有些見解也是讓我二人耳目一新。”

“哦,是何見解?”朱元璋聽見二人說起見解有些好奇的看了一眼朱波。

楊廷和一驚,想起朱波的那些話來,對朱元璋回道:“其實也並無什麼,就是一些各國的風情。”

朱元璋看向朱波問道:“你還知道各國風情呀?”

朱波只得站出來,硬著頭皮解釋道:“其實也沒什麼,只是我們師徒閒下來隨口一說的。”

解縉這時走了出來說道:“師傅有跟我們提起過一個詞,叫文化滲透。”

“哦,什麼是文化滲透?”

朱波解釋道:“其實就是將我國的優秀文化傳播到他國去,向別人推廣自己的文化,從而達到既取得經濟效益,又同化他國的目的。”

“就比如,將我國優秀的書籍推廣入國,他國的人民看到後,有些會爭相模仿,這樣我國的文化,傳統以及一些傳統穿著之類的東西就得以傳播。”

“他國的人能看的懂我國的文字嗎?”李善長一聽便來了興趣,將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

“這就需要翻譯了。”朱波解釋道。

“翻譯?”朱元璋一聽這又是一個新詞。

“翻譯其實就和我們那些小國來我朝禮拜帶身邊帶的人懂兩國語言一樣,都是起到中間溝通的作用,只是這翻譯就是將翻譯的物件從人轉變為書籍文字。”朱波說。

朱元璋似懂非懂的聽著這些,等這個話題討論完後,朱元璋又將話題引到了楊廷和二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