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永世不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姚廣孝似乎是在釣魚一樣,語氣有點深奧的說道。
“他們的制度是什麼?為何會這樣厲害?”
納哈出馬上說道,看起來有點急著想了解。
姚廣孝此時總算說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種姓制度!”
“什麼是種姓制度?”
納哈出立馬感到有點迷茫。
他根本就沒聽到過?
因為兩國之間相隔的很遠。
即使是曾經的成吉思汗征戰天下之時,也都沒有前往天竺,因此他並不瞭解當地的事。
姚廣孝淡然一笑,繼續說明道,“這個種姓制度,正是把人分成了四個級別!”
“頭一級叫做婆羅門,幾乎是些僧侶以及貴族,他們對宗教中的經典可以做出解釋,可以祭神,還可以接受百姓的奉獻,負責教育,他們的受眾是剎帝利,管控全國的農時活動還有一切宗教活動。”
“第二級叫做剎帝利,由一些軍事將領以及政客組成,他們信奉婆羅門,可以收取賦稅,他們中的主政軍承擔了守護國家的責任。”
“第三級叫做吠舍,就是所有的百姓,手裡並無絲毫特權,要負責佈施以及上繳賦稅供奉比他高的級別,主要是做些生意。”
“最後一級叫做首陀羅,部分是些被奴役的當地人,主要做些做飯等稍微高階些伺候人的工作,還有些是工匠,他們人數較多,做的是些比較低賤的工作。”
“除開這些種姓之外,另外有很大一批叫做第五種姓,被叫做是“不能接觸的”等級。也被叫做“賤民”或者是“達利特”,這些人做的是最為低賤的工作。”
“賤民是天竺中不能算做是人的存在,被排除在四大種姓以外。”
“此制度……完全是把人按等級劃分了?”
聽見後的納哈出立馬是呆住了,差不多的制度草原上之前也施行過。
還是元朝才創立時,同樣是根據族群把人給劃分了。
一等人理所當然是屬於元朝中的本族,二等人則是那些色目人,然後是三等人,他們包括之前被擄獲的漢人,也叫做北人,最低等的人是四等人,他們的身份最卑賤,全是那些南宋的百姓,也被叫做南人。
但是之後元朝就滅了,這樣的制度難道會有效嗎?
“元朝那時也沒有走錯路,兩個制度外表看上去差不多,但是,其實有著雲泥之別。”
姚廣孝很嚴肅的說道。
“第一,天竺中施行的種姓制度十分的牢固,永世不變,低種姓的人肯定是不可以當官的,也肯定不可以做出那不屬於自己權利範圍的工作,要不然就會死!並且只能永遠的伺候高種姓,肯定不可以與高種姓的人之間通婚,衝破階層的限制,更不可以唸書,要不然同樣會死!”
“此舉反倒……”
聽見後的納哈出稍稍一遲疑,同樣是微微頷首。
這些確實有些道理。
之前的察合臺儘管創立出四等人的制度,可的確很不牢固。
全都因為元朝末期的皇帝完全是在胡鬧,沒有很好的整理國家,因此,元朝算是個最混亂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