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覺得自家的今後是否可以興盛,全都與他的兒子息息相關!

因此平常,他花了大量心思,只要是稀罕的文章,立馬就拿給解縉,一旦出現哪位大儒,絕對會帶上他兒子前去討教。

今日這篇文章十分厲害。

它是出自京城中方孝孺師兄之手。

他儘管比方孝孺的年紀大了十多歲,但是依然得稱呼對方師兄。

之前,兩人同在國子監時,他是個監生,但是之前與許多同窗一塊跟隨宋濂學習,方孝孺當時在京城就十分出名,是宋濂十分器重的一個弟子。

他向來盼望能討好對方,可是討好不上,因此,只好每到節假時修書表示想要造訪,希望留下個好印象。

可是今日,方孝孺居然是主動聯絡他。

並且還修書送來,附上了一篇文章,並且說這文章出自宋濂之手,記錄的是衍聖公孔希學專門到京城中,找到一個大才,討教學問的事。

他立馬感到大喜過望。

這樣的大才竟然沒忘記曾經毫不打眼的一位同窗?

他馬上把那篇文章拿給他的兒子看,讓他可以寫出一篇觀後感想,之後送去給方孝孺過目。

不過為啥不是他自己去寫呢?

這……是由於他的學問根本比不上自己這個只有十二歲的兒子。

他向著用兒子寫好的讀後感,可以結交到方孝孺,如果機遇不錯的話,也許可以與方孝孺交好。

今後若是解縉參與科考,甚至是走進朝堂中,也可以有人照拂。

但他也感到很意外,他的兒子竟然如此勤奮,如此晚沒睡,竟然在琢磨文章。

他無奈的笑了笑,說道,“我說,縉兒,趕緊先休息休息,這篇文章為父並非急著要。”

“爹,你是不瞭解,這個名字叫做朱波的人真是位大才,他的學問水平真是太高了,孩兒真是不捨得去睡了。”

解縉淡然笑道。

解開聽到他兒子的話後,感到很不理解,可是也並無怒意,反倒還相當的寬慰。

他兒子比他更厲害,令他感到很開心。

現在他只能是擺頭笑道,“乖兒子,為父在儒學上確實沒你厲害,可你得了解,這文章是宋濂這位大儒手下最器重的弟子傳來的,他方孝孺是誰啊,莫非此朱波可以比得過方孝孺嗎?”

這時,解縉淡然笑道,“方孝孺若是與這位朱波相比,完全只能算個屁。”

解開立馬錶情呆住了,說道:“你沒騙我嗎?”

“不敢騙父親!”

解開一臉欽佩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