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七章 不像話(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個小龍蝦確實是配酒最好的食物,為何之前都沒有吃到過?”
“此時我才瞭解,什麼叫做美味佳餚。”
無聲無息間,這些翰林彷彿沉浸在面前的美食中,徹底地不記得自己剛才對朱波的氣惱。
方孝孺聽見大家的議論今後,越發感到心煩。
他只好自顧自的自己喝酒。
此時,有些翰林看到方孝孺的情緒不佳,因此,好心說道:“我們光是喝酒很沒意思,乾脆來作詩吧?希直兄的詩詞一直都是最佳的,乾脆先作一首吧?”
此時,別的翰林都看到,方孝孺作為大家的代表輸給了朱波,現在正憂愁著。
他們卻在此胡吃海喝,的確不像話。
若是方孝孺此時作出詩,給皇上展現自己的才能,也許皇上一開心,不會繼續挑方孝孺的毛病,於是,大家都趕緊說道:“沒錯,望希直兄做個表率,作詩一首,給咱們欣賞欣賞!“
朱元璋聽到他們的話,不由得感到厭煩。
這些人的想法,他如何會不清楚。
一些酸文人,就只會吟詩,難道可以拿來吃嗎?
朱元璋在心裡很鄙視。
朱標繼續把剝好的蝦肉放到朱元璋的面前,同時看著這些人,不禁擺擺頭。
這群人確實是想錯了……
他很瞭解他的父皇是如何看待詩詞的。
說是鄙視有些過,可肯定沒有多重視。
更是會感到有些厭惡。
他覺得,詩詞不過小道而已,不能幫助治國安邦,完全沒一點好處,其實,朱元璋的這種念頭,延續到清朝。
由於朱元璋這樣的想法,造成官員設立科舉的試題時也不重視詩詞,只是重視八股文。
清朝延續明代的科舉制度,完全只重視八股文,沒有重視詩詞。
這造成了在明清兩代,詩詞方面儘管也出現了佳作,可是絕對不可以與唐宋相比。
文人用盡全部心力深耕八股文,許多文人完全是隻研究科舉規定的那些教材。
不過這全是後話。
至少此時,朱標看到這群翰林感到有些無語,想來,朱波把這些翰林給辯贏以後,他們依然沒長進。
聰明些的人,此時必須要提出些實際的治國方針。
即使有不對的地方,朱元璋都不會太過介意,只會為大家的改變感到欣慰。
可他們還想著繼續作詩。
真是腦子有問題?
這時,方孝孺緘默一會後,面對眼前的狀況,似乎是內心激盪著文人墨客的豪情,猛的灌下一杯酒,賦詩一首。
完成以後,繼續自諷著笑了笑,邊坐下邊喝了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