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太子看上去位高權重,深受皇子喜愛,可是終究敵不過權力的爭鬥,他心裡也是無比壓抑。”

按照明朝歷史記載,朱標和朱元璋之間的爭吵極為頻繁,表面上是父子觀念的不同,更深層次是太子權力和皇權之間的矛盾。

皇上想乾綱獨斷,太子卻又作為重要的政治力量,想糾正皇上的做法,自然就出現衝突。

許多對大明歷史瞭解不多的人,都以為他們父子情感多麼深厚,實際上背後也是矛盾很多,不然大明歷史也不會記載那麼多朱標和朱元璋的爭吵。

朱元璋臉色凝重,俗話說家醜不能外揚,他跟太子的爭鬥,外人知道的並不多,就算是胡惟庸也只是瞭解一二。

但是眼前這小子居然如數家珍一樣。

確實,最近自己跟太子朱標之間的爭吵不斷,經常都是馬皇后從中斡旋,不了了之,要是按照朱波的話,馬皇后去世,沒人居中調和,後果確實難以想象。

朱元璋反問道:“那你覺得皇上應該怎麼跟太子相處呢?”

朱波倒是雲淡風輕道:“內外分治。”

“怎麼個內外分治?”朱元璋皺著眉頭道。

朱波喝了一口啤酒,不緊不慢道:“皇上父子兩人之所以現在矛盾越來越大,實際上是他們兩人工作重疊,沒有分開。因為皇上太信任太子,讓他參與內政處理,可是兩人性格不同,處理意見不一樣,自然經常鬧出許多矛盾。”

“要是皇上自己處理內政,外政交給太子處理,這樣工作內容不同,自然兩人想的地方不在一件事情上,便可相安無事。”

朱元璋聽完大喜道:“不錯,這一招妙。”

他最近也確實為此時經常鬧心,不知道如何處理跟太子的關係。

經常自己認可的,太子卻不贊同,但是太子贊同的,自己又覺得處置不恰當,因此矛盾重重。

現在被這個冒認自己為父親的兒子點播,朱元璋一下子恍然大悟。

他跟太子的矛盾本質上還是皇權和太子權力的爭鬥,兩人工作的內容都是內政,那就更加劇彼此間的矛盾,要是皇帝主內,太子主外,確實可以避免彼此間的矛盾。

以後內政自己乾綱獨斷,外政就隨太子處理好了,自己少過問就是了。

朱元璋大喜道:“這事情得儘快給皇上上個奏摺,跟他說一下。”

胡惟庸也高興附和道:“對,對,這事情馬上要辦,吃過飯,我就開始草擬奏摺。”

現在朱元璋認同了,他自然全力支援,自己寫個奏摺就把這件事擺平了。

不過,經過此事,胡惟庸也心中緊張很多,朱元璋贊同,那麼說明他們父子關係確實矛盾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