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周平帝的舉動,很顯然仍舊信任他們,而且還想趁機佔領北雲城。

李元青點頭,對未來信心十足,“是啊,接下來盡人事聽天命。”

柳盼兒抿嘴一笑,“我家夫君一定可以,另外,我這邊的農耕,也很順利。本來以為還要花費一番口舌才能說服當地的老百姓在沙地種小麥,養兔子養豬,沒想到老百姓很快就答應了。”

李元青稱讚,“因為你是德瑞夫人啊!在南方,因為大部分種植水稻,故而紅薯的種植,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北方和西北等地,那就不一樣了。紅薯和土豆,還有玉米,相對來說很耐寒,在這些地方種植,不僅能夠成活,而且產量也高,比當地農作物,高很多。”

“可以這麼說,只要種植這兩種作物的人家,基本上都能吃飽飯,不用餓肚子。可能吃多了,會厭煩,但總比餓肚子強啊。”

柳盼兒想到逃荒的時候,餓肚子的感覺,簡直太痛苦了。

“其實紅薯的味道不錯,至少是改良過的,不燒心,而且還甜甜的。我看到桑城,居然有紅薯糖,還有紅薯粉,土豆粉,把不好儲存的糧食,製作成容易儲存的,令我十分驚訝。”

雖然在南方的時候,她想吃紅薯粉絲和土豆粉,做了一些,但並沒有特意推廣,但老百姓的智慧無窮,無師自通。

李元青點頭,“是啊,還有豆腐,再也不是京城價格高的離譜的白玉膏,就是用豆子做的,普通老百姓也能吃得起。”

夫妻倆人從軍事聊到民生,聊到細小的生活,興致盎然。

李大寶拿著兩個製作蜂窩煤的工具,“爹,已經制作好了,趁著天還亮著,咱們做點你說的蜂窩煤?”

李元青見孩子們都很好奇,“好啊,現在就走。”

柳盼兒也覺得有趣,如果有爐子,以後做飯更加方便,就算在軍營裡,也方便很多。

李大寶按照不同比例,調了三種泥土和煤面的混合物。

李元青力氣大,開始拿著工具,往這些混合物上按下去,反覆幾次,壓實了,挪到旁邊,然後輕輕按上面的把手,蜂窩煤就從裡面脫落在地上。

圓圓的,上面有十二個孔。

李小寶和李楠跑過來看,“怪不得要蜂窩煤,的確像蜂窩。”

“接下來就看好不好用了!不過爹爹和孃親一樣厲害,一定可以用。”

李大寶點了點頭,“在拿到這個工具之後,我仔細想了想,覺得爹爹的想法很好。”

“鐵製的爐子消耗,鐵製品太多,而且造價太貴,老百姓根本就用不起,所以我已經讓工匠製作陶瓷的。”

李元清點頭,“等到測試出來哪種比例的蜂窩煤好用,就開始製作。”

“大營裡面可以壘大灶,用大鍋,不用爐子,多放一些蜂窩煤在裡面,也不用一邊燒飯,一邊往裡面放柴火。”

“尤其是行軍打仗的時候,還要帶柴火,特別不方便。這一塊蜂窩煤就能頂一捆柴,體積又小,方便攜帶。”

對於新制作好的蜂窩煤,大家都寄予厚望。

做蜂窩煤的過程,一家人齊上陣,相當於親子時間。

三天之後,蜂窩煤晾乾了,打造好的爐子也送來了。

讓柳盼兒頗為驚訝的是爐子旁邊還有一個空檔,裡面放了陶罐,裝了熱水。

煤球爐在燒火做飯的時候,這個陶罐裡的水也會藉著爐子的餘熱,成為熱水。

雖然沒有燒開,但這些熱水用來洗臉洗手,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