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盼兒見狀,這才放心離開。

劉氏想到女兒在蘭陵侯府過了幾個月,現在見到齊老夫人,當然要當面感謝。

“阿麗這幾個月在您府上打擾了!如有不當之處,還請老夫人包涵。”

齊老夫人稱讚,笑了笑。

“阿麗這姑娘是個好的,不僅聰明而且知道進退。”

“說話也妥帖,可見平時你和盼兒教導得好。”

“她跟阿蓉一起在侯府,互相作伴,跟淑媛能相談甚歡。”

“聽說還定了一個好人家,小花,你也能放心了。”

劉氏聽到這話,微微一笑,“多謝老夫人稱讚,是阿麗的福氣。”

“本來我們都是鄉下人,哪裡知道這麼多的規矩?”

“都是老夫人派過來的教養嬤嬤,教養阿蓉的時候,家裡的姐妹們也跟著學。”

“阿麗能有好親事,也多虧了這一點。不管去哪也都能夠談吐妥當。”

“我是個沒用的,好在還有盼兒妹妹和元青,才能給阿麗說個好親事。”

齊老夫人呵呵笑了,擺了擺手。

“你要說謝謝,那老身還要謝謝你在逃荒的一路上,對阿蓉多有照顧。”

“到了崔陽縣安頓下來,也是你和盼兒兩人相扶相持,才把這個家撐起來。”

劉氏謙虛,“我這個人笨,沒見識,只能乾點粗活,做做飯,做做衣服。”

“其實能夠安頓下來都是靠了盼兒妹妹。我們村子那麼多人出來,最後能聽得進盼兒妹妹勸說的人都活了下來。”

齊老夫人雖然沒有經歷逃荒,但能透過想象,猜測當初來的艱難。

能有這一日,實屬不易。

因此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養成了非常堅毅的性格。

閒聊著,齊老夫人總是會把話題繞到兒女親事上。

不僅說阿麗,阿芳阿蓉還說她的孫女齊淑媛,順便還不著痕跡地誇了李大寶。

齊老夫人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她的表現已經非常明顯了。

就算劉氏不是精明的人,也有所察覺。

不過李大寶是盼兒妹妹和李元青的養子,所以劉氏不能多幹涉。

齊老夫人誇她家的孩子,劉氏就誇起老夫人的孫女齊淑媛。

今天在張夫人的幫助之下,柳盼兒認識了金陵城內跟李元青公事有關的同僚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