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夫人放心了,想到在白沙鎮上的情況,的確如此。

有田的老百姓,為了省錢,才會自己舂米,磨面,因為他們有的是時間,可是吉祥村就不一樣了。這村裡的老少爺們,男人女人都要幹活,都有工錢,很少有人有空閒的時間。

想到這話,吳夫人也笑了,“好,這樣也挺好。”

吳夫人又跟柳盼兒寒暄了幾句,這才心滿意足的告辭離開。

這時候,李蓉有些不解,問:“娘,你怎麼確定村裡人不會願意建造作坊呢?畢竟咱們村裡種植那麼多水稻,還是有人願意省錢,願意來磨坊加工米麵。”

柳盼兒笑了,“村裡人就連老太太現在都有活幹,你覺得有人花時間去舂米、磨面嗎?另外,建造磨坊,需要花費一百兩銀子。村裡不是誰都樂意出錢的?”

“有的人願意出,有的人不願意出。不願意出錢的人,等到磨坊建造好了之後,也會用。因此,這個磨坊,用集資的方式建造,供大家使用,不划算。另外,咱們村裡種植小麥的不多,基本上跟咱們家一樣,種植油菜。”

李蓉聽到這話,眼睛一亮,“小麥產量大約二三百斤,而且是五文錢一斤,一畝地,頂多能一兩五的收入。油菜籽一畝地三百到四百斤,有的甚至能達到四百五十斤。”

“按照咱們村的收購價格,這樣大顆粒的油菜籽,一斤七文錢,一畝地最多有三兩銀子的收入,種植油菜比種植小麥划算。另外,咱們的水稻,產量高,被劉大人和朝廷當作良種購買,價格更高。”

經過分析之後,李蓉終於明白村裡不建造磨坊的原因了, 鄉親們精明著呢,當然選擇賺錢多的方式。

吳夫人的動作很快,第二天就讓人去縣城請了王木匠和周鐵匠,選擇合適的地方,建造水力磨坊。

李大寶給李太奶奶改好紡線機之後,就帶著一個家裡的部曲齊志恆和唐大柱一起去吳家村跟王木匠和周鐵匠會合,一起建造磨坊,把之前學的技藝,再重新練一遍。

對於李大寶的行為,柳盼兒大力支援。

柳盼兒現在閒著沒事的時候,就去稻田裡、辣椒地裡看。

最吸引柳盼兒的,是那三十畝的香料孜然,也成熟了。

有個人比柳盼兒來的勤快,幾乎每天都過來看看。

那就是李大山。

此時,李大山正湊過去,低下頭,在這些快要成熟的孜然上聞聞。

李大山見柳盼兒來了,這才笑著問:“元青家的,這不是糧食吧?我聞著味道有些怪!”

柳盼兒笑了笑,回答:“是的,這不是糧食,而是香料。用來炒菜和做烤肉,別有一番滋味。”

“香料?”李大山一愣,“以前聽人說過,一兩香料一兩黃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