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平帝收到最後一封大捷戰報之後,更是豪情萬丈,特意交代顧邵堅持住,一定要讓西雲國付出代價。如果西雲國不服,還可以繼續打。

反正還有八萬戰俘,西雲國就算不花錢贖回,大周就當多了八萬多不花錢的壯勞力,也非常划算。

顧邵對接下來的談判,信心十足。這份信心來自周平帝的強硬,也來自李元青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大量殲敵。

總之一片大好,朝廷上即使還有異樣的聲音,但已經不能左右大局。

柳盼兒對京城的事情,雖然非常擔心,但她相信李元青有辦法保全自己。

周平帝心有抱負,必然也會有所行動。

再加上有高產作物的紅薯和土豆,逐漸推廣,足夠的糧食,就能有更多的人口,國家更加強盛。

戰場上的那些事情,她不擅長,柳盼兒就把注意力放在改善農具上。

她在空間裡找到農具改造方面的書籍,然後找到最適合梯田的犁。

上面的圖形非常細緻,各個零件,分別畫在圖紙上。

柳盼兒特意製作的炭筆,在這時候發揮了作用。

幸好以前學過素描,能夠把這些圖形原封不動的畫下來,並且換算成現在的尺寸,標在上面。

雖然還有臘月二十六的迎春會,但有了第一次迎春會經驗,柳盼兒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心思。

縣令劉大人得知柳盼兒想改善農具,立即派過來一個木匠和一個鐵匠,過來協助柳盼兒。

王木匠和周鐵匠得到劉縣令的吩咐,趕緊收拾行李和工具來到吉祥村。

尤其是周鐵匠,甚至把鍛造的爐子也用牛車拉過來。

柳盼兒見人來了,把他們安置在前院的耳房裡。

那是一個四方小院,正房三間屋子,兩邊各兩間。空間不大,但也夠用。

這裡就成了改善農具的臨時工坊。

柳盼兒把圖紙分別給王木匠和周鐵匠。

鐵犁並不是所有部位全部都用鐵做的,還有很多部位是用木頭。

王木匠和周鐵匠得到劉縣令的交代,讓他們聽從柳盼兒的吩咐。

王木匠笑著說道:“德瑞夫人,你放心,小的一定按照您的吩咐,把這些零件全部做好。”

柳盼兒也客氣回答:“你們能被劉大人重用,證明你們的手藝很好。之前的鐵犁拐彎非常費勁,所以我就想著改良。一次不成,咱們就改兩次,事在人為,一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周鐵匠回答:“夫人聰慧,而且自帶福氣,咱們這次一定能夠順利做出來。”

柳盼兒當然有信心,改良後的曲轅犁,更加符合需求。這些圖紙都是經過千百年的檢驗,留下來的精華。

從這天開始,他們兩人就在小院裡閉門不出,製作相關零件。

僅僅用了兩天,王木匠就製作出來所有木質的零件。

周鐵匠按照柳盼兒的圖形和尺寸打造出來,更加鋒利,更加輕便省力、鐵料的犁頭。

柳盼兒過來,身後還跟著一個小尾巴李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