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前車之鑑在,誰能反駁?(第1/2頁)
章節報錯
周平帝的話,不急不慢,不急不躁,但猶如千斤石頭壓在眾人的心間。
如果朝臣還是按照以前對待西雲國投降,就是認同周平帝的話,再過三十多年大周的江山也會覆滅。
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他們可不敢說。
大周的官制和管理以及選拔人才的辦法和對敵政策,都是延續前朝大齊。
當年大齊比西雲國強盛,仍舊在西雲國不斷髮動戰爭中削弱,再加上天災人禍,朝堂動盪,貪官汙吏橫行,民不聊生,最後滅國。
前朝大齊有這樣的下場,大周王朝又怎麼會逃脫這樣的後果呢?
“都說窮則變,變則通。”周平帝見眾人還不說話,然後繼續發表他的見解,“現在也該到改變的時候了,諸位愛卿有什麼好的見解呢?”
戶部尚書周大人站了起來,躬身給周平帝行禮,斟酌片刻說道:“有句話叫做好戰必亡,就是因為仗打得多了,對國力消耗嚴重。一旦遇到天災人禍,朝廷不能及時賑災,就會動盪不安。如此一來,就必須要減少戰爭消耗,少打仗,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
周平帝聽到戶部尚書周大人的話,點了點頭,“開源節流,現在開源的效果還沒有出來,那就只能從節流這方面著手。減少開戰的次數,的確可以減少戰爭消耗。”
“可現在基本上都是西雲國犯邊,來我大周燒殺搶掠,並不是我大周想開戰,而是被動應戰。現在就有一個問題,如何讓西雲國減少發動戰爭的次數?如何讓西雲閣不敢發動戰爭?”
禮部尚書崇大人起身,“回陛下,我大周是禮儀之邦,天下共主。必須用仁義道德,感化這些蠻夷之人、蠻夷之國。”
周平帝聽到禮部尚書崇大人的話,挑了挑眉,“禮部下面的理藩院是跟西雲國甚至周邊國家交流最多的衙門。一直以來你們也的確主張用禮儀仁義之道,對待周邊國家。”
“前朝的事情,朕就不說了,崇大人在禮部,從底層做到尚書之位,前前後後總共二十六年。在這期間西雲國總共對大周發動了五次戰爭,而且撕毀和談約定的週期越來越短。”
“朕想問問你,用天朝上國禮儀待之,為何沒有減少西雲國發動戰爭的次數?為何大周在最近五次的戰爭中,消耗的糧草和軍餉越來越多?為何死傷的兵士也越來越多?”
周平帝說完這些話,表情陰沉。
禮部尚書崇大人聽到這話,心裡咯噔一下,立即跪在地上,“陛下恕罪,都是卑職無能!”
周平帝冷冷地看向跪在地上的崇大人,“你是無能,否則怎麼會在對待西雲國的戰事上,越來越軟弱?明明打贏了仗,為什麼我大周損失遠遠超過西雲國?為了所謂的顏面,居然把我大周百姓民脂民膏,賞賜給西雲國這些燒殺搶掠、出爾反爾無恥之徒!”
禮部尚書崇大人聽到陛下嚴厲的呵斥,嚇得瑟瑟發抖,強自鎮定,“陛下,微臣只是按照慣例處理。在微臣之前,也是這樣處理的。”
周平帝聽到這話被氣笑了,“既然一切都可以按照慣例,提拔你這種庸臣作甚?拿著我大周的俸祿,乾的卻是壯大西雲國的事情。你是我大周的臣子,還是西雲國的臣子?”
禮部尚書崇大人更加害怕,按照慣例沒有做好工作,最壞的結果也就是被罷官,貶官。
可後面這句話明顯是周平帝懷疑他跟西雲國有來往,那就是懷疑他通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