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青泰然自若,但語氣越發恭敬,“這些老大臣信奉禮儀仁義道德,並沒有錯,但用錯物件了。用在敵人身上,效果不好,因為敵人只會認咱們手裡的刀劍,也只會怕咱們大周手中的刀劍。老大人是感性的,對虛名的追捧,高於對實際的認識。因此,微臣想利用實際的資料,讓這些老大人們認識到以往的舉措,即使有用,但也是短暫的,不能換來周邊國家的沉浮。”

“實際的資料?”周平帝更加好奇了,雖然李元青說的都是大白話,但好懂啊,而且也很帶勁兒。尤其是那些周邊的小國怕的不是大周的仁義道德,而是怕大周將士手中的刀劍。

李元青當然沒有忘記自己的“好搭檔”顧大人,連忙躬身回答:“回陛下,這些資料包括西雲國建國三百年,對當朝大周以及對前朝大齊發動的所有戰爭,所獲得的好處和消耗。同時,還要整理前朝大齊和大周抵抗西雲國的發動戰爭所消耗的軍費糧草、死傷將士,撫卹金等。這是一個比較煩瑣細緻的工作,正需要能力卓著的顧大人協助整理。”

周平帝一愣,問:“李愛卿,需要整理那麼多嗎?”

“回陛下,整理前朝大齊的這些資料,很有必要,前朝大齊幾乎跟西雲國一前一後建國,為何前朝大齊經過興盛,然後逐漸衰落,甚至滅亡?難道僅僅是因為前朝的皇帝昏庸,官員貪腐,天災人禍嗎?”

“其實在微臣看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前朝大齊對西雲國太軟弱。即使打贏了勝仗,居然不是讓對方賠償戰場的消耗,僅僅為了虛名要求西雲國臣服於前朝大齊。為了幾句口頭上的虛榮,耗費的則是國庫和國力,損失大量的人口。”

“前朝大齊覆滅,太祖推翻前朝昏庸統治,建立大周,但同樣,西雲國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機會,趁機佔了我中原兩州之地。太祖在位之時,西雲國並不敢放肆,深耕搶佔的兩州之地。等到他們兵強馬壯之時,又開始像對付前朝大齊那樣對付大周。微臣是個粗人,也會算這筆賬,咱們大周盡做虧本的買賣。”

“陛下請看,這是微臣在趙大將軍的支援下,在西北統計最近二十三年西雲國五次發動的戰爭,大周所消耗的糧草和軍餉以及戰死計程車兵、撫卹金,所得就是五張隨意撕毀的降書和一些華而不實的恭維虛名。這裡也有西雲國發動戰爭所消耗的人員和錢財,以及他們的收穫。對西雲國的統計,可能有所出入的,但相差不會太大。”

顧邵驚訝,這李元青還有這一手?

李元青粗中有細,而且做事有理有據,這一份資料,必然能讓周平帝震驚。

周平帝之前心裡只有大約的估計數量,就覺得大周虧了很多銀子,但具體多少,真不知道,也沒讓下面計算。

“拿過來,朕看看。”周平帝點頭,也清楚這些資料不太準確,但相差也不會太多。

梁公公上前,從李元青的手裡接過來那些紙張。

因為之前是摺疊起來的,上面還有褶皺,梁公公拿到之後,利用鎮紙仔細壓平,然後才恭敬遞給周平帝。

周平帝接過來,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周平帝看得非常仔細。

看完之後,周平帝額頭上,全部是冷汗。

大週二十三年五次大戰,總共出兵,九十八萬人,總共死亡二十一萬六千人,糧草八百六十萬擔,軍餉七百九十六萬兩銀子。

西雲國透過五次大戰,總共出兵七十六萬人,大多是騎兵,死亡十五萬三千人。他們耗費的糧草不足我們大週一半,因為犯邊,就糧於大周,而且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約三百萬擔糧食,他們軍餉耗費不足大周的一半,約三百萬兩銀子。

贏了,西雲國能得到超過軍餉數倍的回報。

輸了,也僅僅是糧草和軍餉的消耗,並沒有賠款。五次大戰之後,西雲國寫了降書稱臣之後,大周每次都給了不下十萬兩銀子的賞賜,這就是五十萬兩銀子。

大周和西雲國的國土面積,相差不大,人口也差不多。長此以往,大周不斷被削弱放血,反倒是西雲國國力在戰爭中不斷提升。

打勝仗了,大周小虧;打敗仗了,大虧。越打越虧,越大越弱。這也是文臣特別討厭打仗的原因。

只是不打仗,西雲國就要佔領大周的土地,奴役當地的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周平帝看完之後,面容嚴肅,把這幾張紙遞給顧邵。

顧邵看了之後,也面色微變。

顧邵站起來,躬身回答:“陛下,還請允許微臣查閱大周對西雲國的戰事消耗,如果可以,微臣也想查閱西雲國的戰爭消耗所得。”

周平帝點頭,“查,不僅查本朝的,還要查閱前朝大齊。我要讓那些大臣,看到前車之鑑。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大周也會步大齊的後塵,被西雲國耗光了。顧愛卿,你和李愛卿帶人從現在開始在文華殿查閱,統計出來相對準確的資料。”

不管是大周,還是前朝大齊,這些作為國家重要資料,被封存起來。即使有破損,也會重新謄抄,因此能夠保持相對準確的資料。

不僅有大周本國的戰爭消耗,還有對周邊其他主要國家的記錄。只是對其他國家的調查資料,只有得到陛下的恩准,才能查閱。

周平帝派了二十個內侍,跟在顧邵和李元青,一起進入文華樓,查閱相關資料。

李元青和顧邵用了整整三天時間,查閱所有相關資料,統計出來前朝大齊和西雲國的每一次大戰消耗對比,達到相當恐怖的資料三比一,本國糧草消耗比例達到四比一。

大齊三百萬兩銀子的軍費,西雲國只要花費一百萬兩銀子;大齊消耗四百擔糧草,西雲國只需要消耗一百萬擔糧草。

不是西雲國的兵力少,也不是西雲國的人吃得少,而是西雲國缺少的糧草,直接搶奪大周邊境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