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村裡兩家有手藝的李木匠和李石匠,平時他們的日子就算過得不如柳盼兒和村長家,但在村子裡也是極好的。

可現在這兩家的氛圍並不好!

他們有手藝,所以平時忙著幹木活和石匠的活計,所以家裡開得荒地少。

李木匠家開了一畝荒地,自家院子挺大,但放置很多木頭和竹子,所以只種了半畝的紅薯,加起來一畝半,而且打理不好,產量估計達不到六千斤,一畝地賣的錢估計也沒有村裡其他人多。

同樣情況的,還有李石匠。

他家開的荒地更少,才半畝加上門口種植的半畝紅薯田,總共才一畝地紅薯。

兩家十分後悔,不停拍大腿,但也無濟於事,現在去開荒也趕不上今年這樣的好年景了。

幾家歡喜幾家愁,各不相同。

對於柳盼兒一家來說,全都是好訊息!

遇到欽差顧大人這樣的好官,也是她的幸運,否則不會有這麼多的好處。雖然欽差顧大人從她這買走方子,也是為了賺錢,但這是她自願的。

做生意,求得就是你情我願,和氣生財。

欽差顧大人能用她賣出去的方子賺錢,那也是顧大人應得的,不會眼紅。

柳盼兒在木板上,用炭筆記下今天的賬目。

每次用到記賬的時候,柳盼兒就會想到買筆墨紙硯,貴也要買。

看著柳盼兒記錄好,劉氏湊過來,笑著問:“三弟妹,咱們賺了這麼多銀子,是不是該蓋房子了?”

柳盼兒點頭,“嗯,這次賺到的錢,村裡人都知道,咱們也沒必要藏著掖著。咱們蓋房,蓋正院六間,兩邊各有廂房若干,咱們弄成兩個院,中間開門,來往方便。”

劉氏一愣,“三弟妹,為什麼蓋兩個院子啊?咱們蓋一個院子,住著豈不是更方便?”

劉氏擔心三弟妹現在賺錢了,厲害了,會嫌棄她們母女三人。

柳盼兒笑著解釋:“大嫂,你不要誤會,我的想法很簡單,現在孩子小,咱們在一起住,挺合適的。可是你之前說,想讓女兒在家招贅,一個院子就不太合適。”

聽到這話,劉氏鬆口氣,笑著說:“那就等孩子以後長大說親的時候再說,反正現在我跟你們住在一個院裡,我心裡踏實。將來如果有好人家,讓阿麗阿芳嫁出去,我給大寶小寶帶孩子。這倆孩子都是有心的,等我老了,也能給我口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