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小強還只是想著我們這幾個系統,被我這麼一“逼問”,才發現這個工作量跟人員的配比。小強也不是軟體專業,我也就不難為小強,直接說出我自己的想法:“軟體呢,跟別的行業,不太一樣。軟體的迭代特別快,功能增加和修改的事情特別多,而且我們已經有這麼大量的客戶,保證系統的穩定性,也是需要很大精力和人力的。而且我們發展速度太快,象實體店,現在剛剛第一家店,馬上要開第二家店,第三家店,楊老闆的能力可不是蓋的,五百家直營門店的目標,應該在二年內就實現了。那這些門店的軟體系統,也是需要我們自己的軟體公司來開發的。我們還有各種飲料馬上要生產,生產出來就要運回來銷售了,這也是需要軟體系統來做這個管理的,所以,十個程式設計師,一點都不超標,我反而覺得有點少了。”

小強砸舌道:“這還少啊?”

我緩緩說道:“如果只是我們自己的這些軟體平臺,十個程式設計師,基本也夠用了,但你不要忘了,我們U票平臺的導流,和投資別的公司,那些網際網路公司,是不是也要做APP?是不是也要做網站?是不是也要做客服系統?是不是也要做資料分析系統?那些初創公司,資金不足,而且也未必是軟體公司出身,那他們也是要找軟體公司來開發這些系統的,那拿了我們的投資款,有一部分都是要花在這些系統上的,與其讓別的軟體公司來做,還不如我們自己軟體公司來做,這樣不會讓別的公司在技術上卡脖子,時間上能更加保證系統的開發進度,而且資料也不會外洩,安全性也有保障。還節省很多開發費用。”

我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平臺,底層架構是一樣的,這樣對於後面的導會員,導流量,以及資料統計分析,都是最好的,相容性最好。比如以後我們需要知道一個會員在每個平臺上的資料,那我們自己開發出來的平臺,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如果是別人開發的平臺,那可能就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去寫這種統計報表了。這會造成到時非常大的開發成本。而現在是開始就採用我們自己的架構的話,那以後就容易了。對接我們所有的平臺都非常容易。我舉個例子,比如賣實體書的平臺,我們收購了,如果實體書的平臺也是我們的架構,那在買書的時候,也可以順便點個功能就可以購買減肥飲料,點個功能就可以從銀行貸款,點個功能就可以購買郵票。這樣多方便!就憑這些平臺的互相打通,互相連結,互相導流,就可以打敗一些只有一個領域的對手,因為我們是四面八方都有流量進來,而別的公司只有幾個地方流量進入,而且流量肯定是越來越貴的,這也會導致他們公司的流量單一、流量少、成本高,這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這是根基,根基不穩,後面的發展就很艱難。那些初創公司想找風險投資公司拿一大筆錢,其中最大的目的都是想透過砸錢來獲取更多流量,也就是佔領更多市場,寧願出讓很大公司的股份,也要拿到流量,把APP的客戶量做大。”

小強瞪大眼睛,張大嘴巴,呆呆的看著我說。似有領悟。但又插不上話。

我也覺得小強一下子理解不了這麼多,也不急於一時,就先暫停繼續講解,直接跟小強說:“你有時間就多思考思考我剛才說的話,現在你的任務是慢慢招聘,先招十個程式設計師,先把軟體公司擴大一下,後面的發展,再慢慢來,你會慢慢理解的。”

小強聽了似懂非懂,但也只有默默記下,以後請了十個程式設計師後,再慢慢去思考這些問題。

所謂眼光,就是看問題的時間長度。能看到未來三個月,跟能看到未來一個月的事情,這就決定了現在眼光。能看的時間更長,所做的決定就更長遠。

對於我來說,我是買了島,這麼大面積的特區,想的就長遠一些,想的是百年大計,象建設教學樓,建設其他建築,都是直接按照百年使用期限去建設的,另外做行業,做事業,也是奔著百年大計去的,現在做的藥方,實體店,銀行,留學人才,都是為了長久的事業,而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所以有些事業看起來現在是虧本買賣,但也得去做,為了今後能在該行業里長久發展。

我跟小強吩咐完,到時就由小強跟小聶去招聘了,客服和業務員,相對來說要求技術不高,也比較容易招聘,所以招聘就根據當前的業務發展需求來招聘。這個由小強自己來安排就行了。

安排好後,小強就打電話聯絡搬家公司,準備明天開始搬辦公室,並且讓幾個業務員沒有緊急業務,明天也回來幫忙搬東西。現在幾個業務員都是男生,比較有力氣。而客服都是女生,就不需要來搬東西,直接到時去新辦公大樓工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