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宴是每月一次,是為了促進後宮佳麗和諧共處關係的重要宴會……說白了,就是每月一次大聚餐。

太后坐在高堂之上,左邊是皇帝,右邊是皇后,往兩邊依次排開分別是貴妃、妃、嬪、昭儀、貴人、美人、才人,接著便是王爺、公主,最後是郡主。

雖然說太后挺寵愛錦歌的,可錦歌畢竟不是皇家女,只是靠家族封來的外來女,所以每次參加宮宴,她還是規規矩矩地坐去了最後,然而——

“錦歌兒,你坐去太后身邊,好照顧她。”

“臣女謝過皇上!”

每次錦歌坐去後頭,都會被皇帝調回來坐在太后身邊。這看似是多此一舉,實際皇帝很喜歡錦歌這樣規矩懂事。

宮婢們先將小銅盆和手帕呈上,供眾人洗手、擦手,又等眾人漱完口後,開始上菜。

宮婢們先上水果,這時樂坊彈起了琵琶。第二道菜上冷盤,然後撤去水果,接著上熱炒菜、頭菜、第二大菜、鹹湯和鹹點心、魚菜、甜菜、甜湯和甜點心、燉菜、小碟飯菜,最後上飯,然後再上水果。表演都是教坊大相徑庭的歌舞表演,沒什麼新意。皇上向太后、皇后敬酒,妃嬪、王爺、公主互相敬酒,殿內杯觥交錯。

“咚!”

一聲鼓聲,五個身穿紅衣、妝著華麗的女子圍成圈齊齊蹲下,中間站著一身穿素白色水袖服、帶著面巾的女子,在紅衣的襯托下,顯得白衣空谷幽蘭。

“嗒!”

五個紅衣女子踩著鼓聲慢慢退去,此時箏鳴之聲響起,白衣女子慢慢轉過身,她揮起長袖,隨著音樂起舞。

水上洛神,月下嫦娥。

隨著最後一聲鼓聲停止,女子做出最後一個結束動作,便舞完了一曲。眾人看的如痴如醉,一時竟沒反應過來。女子跪在大殿中央,叩了一頭後,緩緩摘下面巾,一張熟悉的臉映入眼簾——錦歌!

“哀家記得,先皇在世時,每次舉辦宴會,蘭姐姐總在前頭跳舞,哀家便在後頭和琴……一晃眼,竟已過了這麼久了。錦歌兒,哀家知道你是為了使哀家愉悅些,有心了!李姑姑,去取哀家的鈴蘭金釵來,哀家要賞給錦歌兒。”

錦歌一舞勾起了太后心中往事。那蘭姐姐便是當年榮寵萬千的德貴妃,可惜後來病死了,而那鈴蘭花金釵,便是德貴妃舊物,可見太后有多看重錦歌。

顧瑾瑄坐在席位上,看著自家出盡風頭的小姐妹,大腦一時間有點卡頓。

這麼秀的嘛?皇祖母都誇過了還需要她誇嗎?

她嘆了口氣,認命的履行了自己工具人的使命,開始帶頭鼓掌,“姐姐真是天人之姿啊,尤其是這舞,雖是新編而成,卻一點也不顯稚嫩,當是極好。”

周遭在座的人都因著太后對錦歌郡主的賞賜而久久難以回神,聽見清脆的掌聲及三公主毫不掩飾的誇讚之詞,像是如夢初醒般開始鼓掌,紛紛開始讚美錦歌郡主的身姿越人。

顧瑾瑄看理想效果達到了,也就意思意思的收了手,之後的誇讚她也懶得張口了,這些人太上道了。

她把目光往跪在大殿中央的錦歌身上一轉,挑了挑眉想求誇獎,結果發現錦歌那丫頭連個眼角也不給她。

顧瑾瑄順著錦歌的視線一看,發現她頻頻偷看的人是自己那並不熟悉的大哥凌子蘇。

嘖,自家小姐妹覬覦上自家大哥了。

好嘛,這麼大的事錦歌兒還瞞著自己。

回想起來之前錦歌支支吾吾臉色微紅的樣子,顧瑾瑄感到有點心累。

我以為你只是想逗皇祖母開心,結果你還想來個一石二鳥,順帶向心上人展示一下自己的舞姿。

真把她當工具人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