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天慶四年,重陽節。

這一天是北朝的拜天節,相比於南朝爬山插草的習俗,草原漢子更喜歡用更硬核的方式過節:圍獵。

沒錯,草原民族的文化就是這麼的硬核,這一天是他們文化上傳統的狩獵日,看著南朝的兩腳羊爬山插草的樣子不爽,這些漢子更喜歡圍獵大獵物,是爺們就要刺激的,比如說虎豹啥的。

慫貨在此(主播):直播間裡誰還想看年度動作大片?都打個1出來!五萬皮室軍圍獵,這種氣勢恢宏的場景不常見!拍電影想拍出這種氣勢恢弘的鏡頭無論是群眾演員還是後期製作都要海量投入—不說別的,五萬人馬,連人帶馬就是十萬,每天光盒飯就能把人吃窮!

科學院老不死:王奶奶讓我告訴你,有隻小部隊已經向你靠近,小心點,別栽跟頭。

慫貨在此(主播):沒事,大不了我跳入裡世界,軍隊的隨軍薩滿法術能力不對口,抓不到我的!不過大家有些失望了吧?大部分部隊竟然是輕裝騎兵,真正的具甲重騎數量少的可憐,關於這一點,我們有請顧問專家王女士解說。

科學院老不死:大家好,我是XXX。真沒想到自己可以親眼看到古代政權的騎兵部隊原貌。關於這一點其實大家有一個認知上的錯誤—具甲騎兵就是重騎兵。大家都知道鎧甲往往可以提供更好的防護能力,卻因為重量問題加劇騎兵負擔,人們在劃分輕騎兵和重騎兵的時候很多人都錯誤的以鎧甲為劃分依據,穿上重型鎧甲的就是重騎兵—這點大多都沒錯;不穿鎧甲或者穿輕型鎧甲的就是輕騎兵—問題就出在這裡。實際上輕重騎兵的劃分是根據他的主要任務區別,如果騎兵多半以弓箭或者標槍這類投射武器作為主要殺傷輸出,在戰場上的任務更多的是作為快速火力機動點存在的話就是輕騎兵;反之,如果是以長槍、刀劍、鈍器這裡近戰武器作為主流武器,戰場主要任務需要與對方進行近身廝殺的就是重騎兵。這不是說重騎兵就不能進行遠端火力投送,輕騎兵就無法進行近戰廝殺,事實上,在戰場靈活應用的情況下很多時候,輕騎兵也會進行重騎兵的工作。不過就算是在遊牧民族一匹合適的戰馬也不是一筆小財富,而一個合格的戰士更不是可以隨便揮霍的財富,這也是世界上主要遊牧民族多半以騷擾性輕騎兵為主的原因—價效比高,傷亡率低。可輕騎兵的自身弱點非常的明顯,難以對抗訓練有素成系統的重灌步兵部隊。很多孩子會說,當年蒙古遊牧騎兵的戰術如何如何,可不要忘記了以輕騎兵為主的蒙古騎兵至少有三成是具甲騎兵,他們才是決定戰場關鍵的核心部隊,一旦這些重騎兵撕開了缺口之後剩下的輕騎兵才可以全力投入,不然就會面臨南亞的尷尬—重騎兵突破不了象鎮,剩下的輕騎兵也只能尷尬的旁觀。有興趣的孩子應該看過《說岳》,裡面詳細記載過鐵浮屠和柺子馬的事情,這就是非常標準的輕重混裝騎兵部隊—拴鎖鏈是誇張了,身披重甲是真的。柺子馬先負責騷擾,儘可能讓對方感到疲倦,鐵浮屠在合適的時候入場,憑藉自身的防護和衝擊力撕碎對方的防線,等到對方潰退以後再由柺子馬去收人頭。這確實是非常好用的戰術,可他們很不幸的碰上了訓練有素的重灌步兵部隊,又很不幸的選擇了不合適的戰場,雙方更多的是對軍隊的素質和意志進行較量,結局是騎兵部隊輸了一籌,遭受了重創。

實際上,大家看到的皮室軍具有後世的雛形了—大量負責弓箭騷擾的輕裝騎兵在外圍,少量身負重甲的重灌騎兵待命,何時投入要看戰場上的狀態,如果不成就撤退,這也是古代騎兵的魅力所在—高機動性。騎兵的衰落原因除了現代化槍支改進、完善陣地設計和機械化部隊誕生以外,更多的是因為他自身的致命缺陷—馬匹。馬匹的選擇,很多時候甚至比戰士還要苛刻,膽子過大過小都不行,不聽指揮不行,性格有缺陷不行…而一匹合適的戰馬職業壽命並不長久,馬大概可以活20到30歲,扣除掉4、5年左右的生長訓練時間,它們的職業生涯一般只有15年左右。可戰馬還需要再減去幾年的衰落期,實際服役時間不超過十年—前提是它能活下去。以騎兵為主的古代戰爭馬匹的傷亡率非常的高,人與馬的傷亡比往往在1比3到1比4左右。史料記載,太宗世民征討高麗,有一支萬人的騎兵部隊作戰七個月,士兵傷亡2000人左右,戰馬損失超過了7000匹,這個數字非常的精準。再加上戰馬的後勤補給非常的高,不要以為馬匹只吃草,輔助飼料消耗趕上好幾名步兵了,如果像遊牧民族那樣單純以草料為主食的話無法培養出合格的戰馬。主播同志,你可以拉近一下鏡頭,讓大家看一下這些騎兵的日常戰馬餵養,除了高等牧草以外戰馬每天還要補充一些鹽巴和糧食這樣的精飼料,最不濟也要用帶子作物製成的精料,有的時候我們會說遊牧民族一人幾馬作戰,可實際上,真正適合作戰的戰馬最多隻有一兩匹,剩下的只是用來揹包馱人當儲備糧的雜役馬,飼料標準之間更是天壤之別。

慫貨在此(主播):嗯,感謝王女士的講解。其實大家還記得腳盆雞部隊區別自己主力軍團和普通軍團的稱呼嘛?挽馬師團與馱馬師團,這其實就是指師團炮兵所用馬種。精銳部隊一般配裝重型火炮,這樣就需要馬匹拖拽,這種雜役馬體格更加強壯,被稱呼為挽馬;一般部隊配裝可拆卸的中小型火炮,行軍的時候只需用雜役馬來馱載,這種體格相對輕巧靈活的雜役馬就被稱呼為馱馬。可無論挽馬還是馱馬,它們本質上不適合直接上戰場廝殺—無論從膽量還是訓練都決定了這些馬不能當戰士,不然一個大號手榴彈就能把這種雜役馬群給炸開,實在自己人的馬蹄下可是一種非常窩囊的死法。南朝不是沒有馬匹,可他們的馬大多是馱馬,真正能訓練成戰馬的非常的稀少,缺少了合適的戰馬,就缺少了合適的騎兵部隊。玩過遊戲的人都知道,當雙方速度有致命差距之後,除了少數特殊的地圖,絕大部分情況下速度慢的一方基本只能單邊挨虐。

正在趙某人解說的時候,天上飛過幾只大小不同的獵鷹,這些獵鷹吸引了觀眾們的注意力。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就是古代軍隊的空軍部隊,而且只有遊牧民族才會小批次列裝的精銳軍種。看到這些獵鷹,飛齋突然感慨起來—

慫貨在此(主播):大家都知道打獵可汗最後被森林蠻子幹番的誘因就是海東青,強制從森林蠻子那兒徵收海東青,最後拖欠尾款引發眾怒。實際上古代的獵鷹種類非常多,除了海東青以外幾乎所有的猛禽都可以作為獵鷹存在,上到金雕禿鷲,下到鷂子游隼,儘管華夏族訓鷹歷史更加悠遠一些,可由於自身生活習俗和自然環境影響,猛禽文化並不濃厚,沒有太多的剛需性。反倒是遊牧民族與猛禽關係更加融洽一些。海東青只能算是中等偏大個頭的獵鷹,名字取自於產地—海東地區,也就是北三江平原。在這個年代那裡可是無人區,去那裡抓鷹風險非常的高,再加上苛刻到極致的熬鷹訓鷹,毫不誇張的說每一隻能上供的海東青背後都有不知多少家破人亡的慘劇。森林蠻子造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大一條就是高壓苛政,而海東青更是其中最過分的一種。單純的把國家興衰歸結在某一物身上是非常的偏頗—瞞清玩鷹比現在還瘋,死的人也不比現在少哪去,可他們對於這些訓鷹人的補償非常的高,也不像現在的打獵可汗那麼沒品的惡意拖欠尾款,這麼一反一正造成了兩個不同的結局,這個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有的時候免費才是最貴的,交不起滯納金,利息要是利滾利算的話總有一天會把你花破產的。

關於部分老鐵們提問這種圍獵究竟算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我在這裡給大家強調一下,沒有完美的制度,唯一影響結果的就是人類自身。關於打獵的正負面影響,大家都清楚,怎麼在儘可能發揮出它積極意義的一面,同時還要避免它消極的意義,這一直是困擾古今中外的一個歷史難題。給大家舉另外一個例子,阿三鬥象,這可以算是藍星地表最血腥最刺激的一項運動,在一定場地內兩頭大象與象背上的御獸人進行殊死搏殺,單場死亡率接近50%—人與象都如此。不過不必為那些死去的大象悲哀—這項運動最早的時候是對劣跡斑斑不服管教的殺人象進行的處罰,上場的大象都身負人命,就算不參加這項運動也要被處死的那種。由於現場太過於慘烈,雙方很有可能會同歸於盡,一開始敢參加這項運動的人要麼是同樣判處死刑的罪人,要麼是悍不畏死的勇士,能從鬥象場下來的人都是值得敬畏的。阿克巴大帝時期,操控大象上場的都是王公貴族,他們藉此磨練自身的意志與勇氣,而阿克巴大帝本人也是一名出色的鬥象師,現存的細密畫上就有《阿克巴跨越亞穆納河》這副傳世名作,時年44歲了大帝駕馭著自己的大象將對方硬生生的從鬥獸場殺到護城河,這位猛人也是歷史上差點重新將次大陸統一的英雄。可僅僅不到80年後,這種比賽成了一種貴族社交的觀賞賽,本該駕馭戰象的貴族們都躲在場地邊上的觀光樓裡喝茶聊天吃點心,上場的大象也是經過訓練的職業運動員,比賽看似熱鬧實則更多是在虐待動物。當時阿三家的皇帝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暴君加昏君組合體奧朗則布,國家也在他的領導下實力急速下滑。有的時候可以從這些爭議很多的團建活動中看出整個國家的精氣神如何,當上位者都是膽小懦弱或昏庸無能的廢物時,再好的制度也經不起這種人的折騰。就像現在的這場圍獵,如果是北朝建立初期,現場絕對不會這麼亂糟糟的,當時的可汗和王公貴族們更喜歡像先祖一樣以一個獵人的身份去獵殺猛獸,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規模越玩越大,內容越玩越假—剛才大家也看見了那頭白狼是怎麼被獵殺的,上百名精銳騎兵輪番上陣熬狼,硬生生的把白狼累的爬不起來,可汗在抵達之前至少三個套馬索束縛住了白狼的活動,可汗來了以後邊上至少上百名精銳射手待命,他的邊上還有兩個武藝高超的保鏢,雖然可汗本人的騎射功夫不錯,但也僅限於不錯而已,一場好端端的打獵玩成這個鳥樣簡直是在刷政績工程!不過好歹打獵可汗還算個爺們兒,他至少是自己騎著馬自己射箭殺死的獵物,來大家看看這個(飛齋將另一個鏡頭切換過來),這玩的也太假了吧?

鏡頭裡面,一頭毛色不錯的鹿被幾個人按住捆好,邊上一個身材臃腫的小胖子哆哆嗦嗦的拿著弓箭瞄準鹿的要害射去,可能是對工件不熟練的原因這一箭竟然射偏了,不光沒射中獵物還差點把邊上的工作人員傷到,要不是其中一個眼疾手快用自己的佩劍把射偏的弓箭彈開,可能某個傢伙就會窩窩囊囊的受傷了。隨後的第二箭射中了獵物,可能是弓沒拉夠的原因這一箭只是破了皮,感到疼痛的鹿掙扎的更厲害了,呲出的血讓現場變得非常的血腥。小胖子看到這一幕後嚇得跳開了,說什麼也不願意再射一箭,腰挎配箭的那位無奈之下抓住第二箭往裡頭推,好不容易造成了鹿是被箭射殺的假象。至於飛齋為什麼能看到這個鏡頭?很簡單,佩劍的那位是沈老爺。(飛齋:嘖嘖,就這?真沒想到這對人渣父女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