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現場的幾位領導臉色變得難看起來,向張老詢問:“這個小姑娘可以嗎?”

張老向幾人保證:“放心吧,小姑娘是白青雲的徒弟,絕對行。”

其他的領導雖然還是有點擔心,但是現在也來不及在找人,只能將希望放在看著比較靠譜的何蘇身上。

工作人員將套在古董上的黑布摘掉。三件物品顯露出來,是三個外表看著一模一樣的琺琅彩瓷瓶。

底下觀眾席上的老收藏家忍不住驚歎:“簡直完全一樣啊,這怎麼看。”周圍的人聽他這樣講,不禁為臺上的兩人捏了一把汗。

夏恩走到邊上圍著三個一模一樣的瓷器轉了一圈。

挑了一個最右邊的開始細看,上手摸了摸瓶身,然後用放大鏡看了看其釉色後放下,接著用同樣的方法看了其他兩個的。

她結束後站在了中間的瓷器前,注視著它思索起來。

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瓷器的話,那便是“秀麗”。

此件物品應為乾隆時期的作品,整個畫面佈局勻稱,淡雅細膩,色彩相互層疊,富麗多姿。器高16.5厘米,撇口,細頸,垂腹,圈足,造型小巧秀麗,頸部飾以卷草形雙耳,垂肩處的如意紋雅緻婉麗。

瓶身腹部繪主題圖案“花石錦雞圖”,寓意錦上添花。

錦雞棲立於樹幹之上,側旁以粉紅花卉、玲瓏洞石相襯,另一面空白處墨彩題詩:“新枝含淺綠,曉萼散輕紅”,二句題詩與畫面相得益彰。引首朱文“佳麗”印,句尾白文“翠輔”印,瓶底足內書雙方欄“乾隆年制”四字藍料彩款識。

的確是一件堪稱國家級的文物。

夏恩看到對面的何蘇剛看第三個,不說話靜靜的等他看完。

何蘇要比她更加仔細謹慎,首先辨其色,度其厚薄,審其片紋,觀其氣泡,接著用手摸,以別粗細,其次用手扣敲以察音響, 他是把鑑定瓷器通用的手段全用了一遍。

而那幾個外國佬見夏恩如此的快速,嗤笑一聲,“小姑娘是不是餓了,想回家吃飯了嗎?怎麼不站那不動了!”然後幾個人鬨然大笑。

夏恩裝作小孩子生氣的樣子,不滿的看過去:“你們好吵啊,真是沒有一點禮貌。我家小白在我寫作業的時候,都會安靜的爬在一旁,自己啃骨頭玩。”

此話一出,底下的觀眾忍不住笑了,小姑娘是在說人家連狗都不如,太解氣了,默默地在心裡為她點贊。

夏老爺子:家裡什麼時候多了條叫小白的狗,我怎麼不知道?

張老壓下瘋狂上揚的嘴角,給幾個外國佬賠笑:“不好意思,小孩子不懂事,童言無忌不要往心裡去。”

幾個人在翻譯解釋清楚什麼意思後,氣極了,不過看對面只是一個小孩兒。他們也不能欺負一個小孩子,幾個人只好是啞巴吃黃連,面色極其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