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除弊政君臣傷往事
章節報錯
秦國君臣狂歡了大半夜。次日,三世問百官:“朕雖然登上了王位,可是山東都已經被叛軍佔領了,尤為重要的是匈奴人也打進來了,你們說應該怎麼辦?”百官紛紛奏道:“請大王速派將領增援,一定要拒敵於國門之外!”三世問:“現在咸陽有多少軍隊?”有人奏道:“只有五萬衛戍部隊,就是防止刑徒反叛。”三世道:“匈奴人全面侵邊,這麼一點兒軍隊能幹什麼?他們可不是善類,若是南下,將會燒殺擄掠啊!”有大臣出主意道:“以前山東的叛軍打到了戲下,二世皇帝情急之下就用驪山刑徒擊退了叛軍,大王現在何不再次赦免徒眾?”三世道:“刑徒受盡了磨難,朕怎麼忍心再讓他們去打仗啊?”有人道:“若是不用刑眾,就怕尉繚在世,蒙恬復生,也不能挽救局面了啊!”大臣們於是各抒己見,議論紛紛。三世猶豫不決。
韓談便上前奏道:“陛下勿慮,現在有一位賢臣就在咸陽,您為什麼不把他請來問問?”三世茫然道:“趙高禍國殃民,所有的賢臣不是罷免就是治罪,哪還有什麼賢臣啊?”韓談不慌不忙地奏道:“老丞相王綰罷免後,一直以罪人的身份在阿房宮服勞役,現在依然健在。”三世聽了韓談的話,似醉方醒,如夢方蘇,激動道:“王老丞相!朕怎麼把他給忘了!朕非常敬重他,只因他以前和李斯政見不和,才被罷免。若按他的治國方略,國家怎麼會到這種地步?快,朕要親自前往阿房宮去請他回朝!”所有聽到這話的人,精神都為之一震,頓時都把王綰看成了救星。
秦國的阿房宮究竟有多大?它被後世的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宮”,它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的象徵。秦始皇三十五年就開始建造此宮殿,所以它又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性的標誌。一九九一年,阿房宮遺址被聯合國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屬於世界奇蹟。阿房宮位於渭水之南的上林苑中,遺址在今西安市三橋鎮西北之新軍寨、後圍寨、南王寺村、和平村北緣一線,縱長五千米。東以皂河為界,西迄今長安區小蘇村——紀陽村。橫寬三千米,佔地約十五平方千米。在這一區域內,至今仍保留地面的夯土臺基還有二十多處,其中以阿房宮前殿遺址為最大。
建築被世界文豪歌德稱為“凝固的音樂”,它不僅有實用價值,還有欣賞價值,但它又不同於其他的藝術門類,它需要大量的財富和技術條件,勞動力和集體智慧才能實現。它的物質表現手段規模之大,為任何藝術門類所難以比擬。宏偉的建築群建成誠然不易,一旦建成它將會長期保留,因此它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空間造型藝術。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築,像古希臘建築以端莊、典雅、勻稱、秀美見長,既反映了城邦制小國寡民,也反映了當時興旺的經濟以及燦爛的文化藝術和哲學思想;羅馬建築的宏偉壯麗,反映了國力雄厚、財富充足以及統治階級巨大的組織能力、雄心勃勃的氣魄和豪奢的生活;拜佔廷教堂和西歐中世紀教堂在建築形式上的不同,原因之一是由於基督教東、西兩派在教yi解釋和宗教儀式上有一定的差異;西歐中世紀建築的發展和哥特式建築的形成是同封建生產關係有關,因此建築作為空間造型藝術,它自然要受到社會思潮和當時的政治需要的影響。漢朝時,蕭何建造未央宮時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這也說明為什麼始皇帝要把阿房宮建造的如此壯麗。
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所描繪的內容,作為單個的阿房宮來講確實有誇大之嫌,但作為整個咸陽的宮殿建築群來講,它的描寫就毫不為過,也引用賦文如下: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wù),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渦,矗(chù)不知乎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niǎn)來於秦,朝歌夜弦(xián),為秦宮人。明星熒(yíng)熒(yíng),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ù)轆(lù)遠聽,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piāo)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cǐ)迤(y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如此龐大的建築群,確實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否則將無法實現。在阿房宮的工地上就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他坐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揮汗掄錘,他披枷帶鎖地盤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正吃力地錘鑿著一幅刻有龍鳳圖案的漢白玉圖案,老人看上去已經非常疲憊了,他的臉上有很深的皺紋,就像是一棵千年古樹的皮,在向人們訴說著歲月的磨難和生存的艱辛。他衣衫襤褸,如同乞丐,此翁就是大秦國的廢相王綰。自從被始皇帝罷免後,就被送到這裡服勞役,人們都知道他是一位忠臣,因此所有的工匠和官員都對這位老丞相敬重有加,人人都暗中保護著他,因此才安然無恙地活到了今天。
三世領著百官來到工地,看見年邁體弱的王綰坐在那裡刻石的樣子,心都碎了,就上前大叫一聲:“王老丞相!”然後疾步走了過來,來到王綰的面前,跪著大哭道:“老丞相,真是委屈您了啊……”王綰被眼前的情景搞糊塗了,他忙丟下手錘起身準備扶起眼前的秦王,可是因為起得太猛,差一點兒暈倒,就被左右的侍從扶住了。王綰老淚縱橫,雙手顫抖著問三世:“公子是?”因為王綰再沒有見過子嬰,多少年過去了,一時竟也沒有認出來。三世激動地回答:“我是剛剛即秦王位的子嬰啊,就是長安君——成蟜之子!”左右的人這時就除去了王綰身上的枷鎖。三世就把趙高如何逼死二世,他又如何除掉趙高的經過大概給老丞相講了一遍。王綰聽罷,百感交集,突然仰天大叫:“蒼天啊!大秦國終於有救了啊!”王綰也知道始皇帝還有一個同宗室的侄兒,他非常賢明,和扶蘇都是秦公子中的佼佼者。現在子嬰能繼位,這也是秦國的幸運,百姓的幸運。王綰此時並不知道天下的形勢到了怎樣的程度,他只知道大奸賊趙高死了,賢君即位,就激動不已地道:“陛下除掉了國蠢鉅奸,這是天不亡秦啊!現在山東的戰事如何了?這裡一批批工匠都送走了,他們是不是打了勝仗?長城軍是否已經南下?”王綰一連串的問話,讓秦王難以回答,就只好道:“請老丞相隨朕回宮,朕要和您商議此事啊!”秦王就將王綰扶上了車子,回頭看著那些黑瘦的工匠,心如刀絞,便當即下詔道:“所有工匠全部停工,再給大家增加肉食。”王綰聽了秦王的話,熱淚盈眶道:“我王真是仁慈之主!”秦王又對工地上的犯人道:“秦國對不起大家,朕給你們賠罪了!”說完就哭著下拜。這一舉動讓所有的工匠們驚得目瞪口呆,便一起跪在地上高呼萬歲。三世起身後就登上了王車,先載著王綰離開了工地。大家看著離去的王車,竟然淚如雨下。
王車來到宮門前,王綰看著高大雄偉的咸陽宮門,就如同久別的赤子見到了故鄉一樣,激動得淚如泉湧。是啊!自從他離開秦國政治的旋渦後,多少個春秋過去了,現在宮室依舊,而人事全非,此情此景將何以堪啊?值得慶賀的是:秦國極端的x政已經結束,一代權奸已經被剷除。年邁的王綰想到這裡就熱血沸騰起來,他感慨無限地走進了咸陽的金殿。王綰還沒有來得及休息,就向三世急不可耐地問:“聽說山東的盜賊十分猖獗,現在情況如何?”秦王就先讓王綰洗漱更換朝服,然後再商議事情。下面的官員就趕緊給王綰沐浴更衣。
一個時辰後,王老丞相錦袍加身,官復原職,仍舊擔任秦國的丞相。三世就把他請到殿上,然後把山東的形勢和匈奴犯邊的事情全部告訴了他。老丞相一聽秦國已經到了如此地步,心都碎了,就毫不猶豫地向三世請命道:“國事糜爛至此,都是老臣的錯啊!現在臣願意替代陛下領兵去打仗,就憑這把老骨頭也要把胡人擊退啊!”秦王只顧流淚,沒有答應王綰的請求。王綰就撲通爬在地上,以頭撞地,懇求三世答應他去抵禦匈奴人。三世就趕緊扶起王綰道:“老丞相,這幾年你一直在工地上勞作,剛剛回朝,就請命去殺賊,朕怎麼能忍心啊?假如秦國早一點用您,國家也不會到這種地步啊!”王綰焦急萬分道:“陛下,現在不是抱怨的時候,匈奴人絕非善類,邊防的將士一定是很難支撐,老臣有的是力氣,您趕緊派臣率軍前往吧!只要能把住關塞要道,就一定能御賊於國門之外!”三世卻非常為難地道:“可是,丞相,咸陽無兵可派啊!”說罷,就抬頭強忍住淚水。王綰大驚失色道:“聽說朝廷讓王離率領十萬軍隊南下,他現在如何?”旁邊的韓談代替三世回答:“他也打了敗仗,軍隊全軍覆沒,王將軍本人也戰死在了沙場。就是那章邯也因為趙高殺了他的家人,也投降了項羽啊!”就在此時,忽然有人進來報告:“陛下,南陽郡守投降了楚軍,副關都尉戚腮和丹水守將王陵也已經投降了劉邦。”所有聽到這話的人,都驚得不知所措。一時間,在高大而空闊的咸陽宮裡,忽然出現了一陣躁動和不安。王綰聽了這些,竟然急怒攻心,大叫一聲,就背過氣去了。秦王急忙叫來太醫搶救王綰。
就在太醫搶救王綰的時候,三世急忙走出了殿門,他抬頭大叫:“老天爺,怎麼會這樣啊?”三世只覺秋風撲面,身子不禁打了個寒噤。此時秋天早已來臨,三世面對偌大而空曠的咸陽宮,突然感覺到了一股莫名的恐懼。他覺得自己就好像是一片即將要飄零的樹葉,既孤單又枯萎,他悲憤的心情簡直無法形容,身子不住顫抖。他非常痛恨那個不爭氣的兄弟——二世皇帝,更痛恨誤國害民的奸賊趙高。雖然他們都已經死了,可是現在給國家釀成的大禍已經無法彌補,他只恨把趙高殺得太晚,若是早一點兒能除掉他,秦國也不至於到這種地步。現在匈奴人大舉南下,趙亥將軍也只能堅守在幾個軍事據點上掙扎,他多次向咸陽告急,可是朝廷無兵可派,現在可怎麼辦啊?可恨章邯老賊也投降了項羽!不,都是趙高這個奸賊逼的,不是趙高殺了章邯的家人,章邯將軍怎麼會投降項羽啊?三世想到這裡,真是痛不欲生。忽然宮人跑來報告,說丞相醒了。
三世就趕緊來到王老丞相的身邊,只見他慢慢地甦醒過來後,才長長地出了口氣。王綰就對三世道:“臣老了,也真是不中用了。現在匈奴人犯邊,事情緊急,大王儘快赦免阿房宮的工匠,儘快武裝一支軍隊,再派將領率領咸陽的屯戍軍增援趙亥啊!”三世道:“事情雖然緊急,可是我們秦國人對工匠沒有任何恩惠,他們怎麼會去打仗啊?多少年來工匠們沒日沒夜地在工地上勞作,他們的精神都垮了,他們也是人,所有的人都沒有回過一次家啊?如果這樣去號召他們,他們能服從命令嗎?”王綰道:“事情緊急,只能如此了!”
三世聽了王綰的話,就問眾位大臣道:“你們誰能去領兵打仗?”只見原咸陽令屬下的騎將王翳和呂馬童挺身而出,道:“我二人願往!”三世非常高興,就封二人為將軍,然後令他倆拿上印綬前往上林苑赦免刑犯。王綰道:“陛下,老臣親自前往上林苑號召工匠保家衛國。”三世見王老丞相如此,心裡非常感動,就陪同他一起來到上林苑。大家來到阿房宮的工地上後,三世和王綰又走上了一座高臺。王綰就號召工匠道:“諸位工友,秦國過去的極端x政現在已經結束了。你們可知道,過去秦國推行的政令和失誤都是誰造成的嗎?都是因為奸賊趙高的緣故啊!此賊心懷不軌,他公然弒君作亂,才導致了匈奴人的入侵。現在新王已經果斷地殺掉了那個奸賊,因此新王大赦天下:從即今日起,咸陽所有的工匠全部編入行伍,跟隨秦軍北上作戰!”工匠們聽了這話,頓時一片譁然,都紛紛道:“二世皇帝死了,新王即位啦?趙高也死了?”三世道:“是啊,朕就是剛剛即位的秦王!”工地上頓時響起了歡呼聲,所有的人就一齊高呼秦王萬歲。三世又接著說:“大家辛苦了,朕向你們賠罪啊!以前秦國的許多政策確實太過苛刻,讓你們受罪了啊!從今天開始,阿房宮的工程全部停止,你們不再是罪人,而是軍人,全部編入秦國的軍隊。現在匈奴人都南下燒殺劫掠,侵略國家,在此國難當頭,朕只希望你們努力殺賊,以報效國家,只要能擊退胡人,從今以後你們就是正規的軍人啦!”工匠們聽了這話,就又響起了一片歡呼聲,緊接著大家積極響應號召,紛紛入伍。三世只用了一個早晨的功夫,就號召起了一支二十萬人的隊伍。工匠們雖然辛苦,但長期的體力勞作,竟然鍛鍊了他們發達的肌肉和健壯的體魄,他們看上去真是戰無不勝。三世見此,心裡就感動極了,一邊讓官員發放武器,一邊讓王翳和呂馬童率領那五萬名屯戍部隊做好準備。
晌午時分,三世見軍隊準備得差不多了,就讓大家出師。他為了表達對這次出師的重視,就率領百官一起來到涇水岸邊的修石渡。三世就向二位將軍隆重地餞行,他敬酒道:“始皇帝當年就是從這裡送別蒙恬將軍的,朕今天也從這裡送別二位將軍,希望你們努力殺敵,建功立業啊!”王翳和呂馬童很受感動,就拜別了三世,上馬揮淚而去。
三世望著大軍慢慢地過了涇河,最後消失在遠處的視平線上。他此時心中難以平靜,只能從心裡默默地祈禱:希望老天爺能保佑他們打敗胡人,保住邊疆,他要重興瀕臨崩潰的大秦帝國。這時東邊的月亮也已經爬上了浩莽的山原,三世卻久久地佇立、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