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張蒼獻計聯韓國
章節報錯
沛公得知鉅鹿的訊息,也震撼到了:秦國的兩支主力部隊都被楚軍打敗,而率領這兩支秦軍的兩位將軍偏偏又是秦國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一個是王翦的孫子王離,另一個是平定了張楚國的章邯。尤其是王離,他擔任長城軍的統帥以來,和匈奴人打過無數次的大仗,真是威震匈奴,以至於匈奴人的小孩子在半夜啼哭,只要說王離的名字就會嚇得停止哭泣。而人們也都知道長城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他們就是以前縱橫馳騁、統一了六國的虎狼之師。後來又與異族人打仗,都能以一當十,以十抵百。長城軍的將領無不都是身經百戰,驍勇無敵。就是這樣的一支軍隊,也居然被項羽打敗了,竟然還遭到了全軍覆沒的下場。說起章邯,自從周文入關後,他就奉命平定叛亂,出關以來先後滅掉了張楚國、魏國,還打敗了齊國的十萬大軍,曾一度讓六國之人聽到他的名字,都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他也是由秦國的名將王賁推薦,二世皇帝親自任命,是目前秦國上上下下的保護神。就是這樣的一位資深宿將,也沒能在鉅鹿穩住局面,反而讓項羽打敗了。
項羽的戰果是多麼輝煌,看來他殺了宋義而自代是正確的,時代呼喚的永遠都是高瞻遠矚的英雄,而不是畏葸不前的怕死鬼。楚懷王當初就應該拜項羽為上將軍,那個宋義確實太無能,他還自稱是什麼“卿子冠軍”,這真是天大的笑話。楚軍確實也夠偉大、神奇,他們簡直就是天下最勇猛的軍隊。楚軍取得如此巨大的戰績,除了每位士兵能征善戰外,主要靠的不就是他們的統帥嗎?正因為統帥指揮有方,再加上全軍將士勇敢善戰,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啊!這位統帥就是自己的結義兄弟項羽,他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他在戰場上異常勇猛,尤其在衝鋒陷陣的時候,那氣勢簡直可以說是天下無敵了。項羽是何等的英雄,何等的偉大,他簡直就是天下第一勇士,古今第一勇將。假如他將來真先於各路諸侯打進關中,實現了懷王之約,誰還敢與他爭奪地位?沛公想到這裡,脊背上就緊張得浸出了一片燥熱的汗漬,心跳也加速了,自然也對未來不敢再繼續想象下去。
沛公在讚歎之餘,又突然想起了項羽攻佔襄城後屠城的情景,這件事讓他感到毛骨悚然。項羽確實勇敢,可是他生性兇殘,每攻一城都想屠城洩憤,把抗拒過他的人,不論是軍人還是百姓都要通通地殺掉,這樣做是很不得人心的,也許這就是他致命的弱點。正因為這個原因,楚懷王才反對他擔任西路軍的統帥,就是怕他入關後濫行殺伐,不推行仁義。而我劉邦出身底層,知道百姓的苦,所以一定要在這一點上做得比他好,老百姓才能擁護我啊。沛公這樣想著,也在心中暗暗地下定了決心。
忽然有軍士進來報告,說楊熊和趙賁已經逃到了陽武縣。沛公笑道:“不管他們逃到哪裡,也都要把他們抓住。”便召集將領們商議。蕭何道:“沛公不用擔心,我判斷楊熊的死期一定不遠啦!”沛公非常疑惑,就問:“二弟何出此言?”蕭何道:“從許多獲得的訊息判斷,二世皇帝現在基本上不再臨朝,秦國之事,不論大小皆由趙高決斷。而秦國又一貫執行督責之術,將領們若有一丁點錯誤,都有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楊熊打了敗仗,現又退回東郡,趙高豈能放過他?所以說楊熊的死期不遠了啊!”沛公聞言欣喜不已,就叫過軍士,吩咐他們繼續打探秦國的事情。
有一天,沛公又對酈食其說:“我自從得到先生,先後攻克了陳留、開封,又擊退了趙賁,得到了許多糧草;又用郭蒙之計,打敗了楊熊,拿下了曲遇,這些都是你們替我謀劃的結果,如果我能進入關中,一定先要向懷王申奏你們的功勞啊!”酈食其笑道:“將軍過獎,這是大家的功勞,我不過是出了個小計謀而已,那值得您誇獎啊?”郭蒙也謙虛了一番。沛公見二人如此,覺得人才確實重要,就對左右道:“我今天進兵如此順利,都是因為得到了高人的謀劃,可見人才是多麼的重要!你們都注意了,如果還有誰知道哪裡有賢人,就一定要向我推薦啊!”
蕭何聽沛公這麼一說就走過來,用那忠誠而睿智的眼神看著沛公道:“既然沛公如此愛惜人才,我現在就向您推薦一位!”沛公見蕭何要推薦人,就高興地問:“二弟,這是真的嗎?”蕭何說是真的。沛公就問要推薦何人。蕭何道:“離此不遠有一位名士,想當年還是始皇帝的大紅人呢,沛公難道忘了他嗎?”沛公一時想不起來。蕭何就直截了當地說:“他就是秦國的御史張蒼,張大人啊!”沛公一聽是張蒼,就很不高興地說:“這個人我可不想見!”蕭何道:“您剛才還說只要有賢人,就要推薦,怎麼就不算數了?”沛公道:“此人是秦國的御史,跟我還有些隔閡,見到他很是不爽。”蕭何道:“此人曾經管理過秦國的圖書和檔案,對秦國的內部文獻了如指掌。再加上他博學多才,又為官清廉,是個難得的人才啊!他曾經因為犯顏直諫而得罪了始皇帝,才被貶為黔首,現在就在家鄉陽武縣隱居。沛公既然愛惜人才,為什麼不把他請到軍中來?想必他一定有高蹈出塵的大計謀,一定能夠幫助您完成入關的大業啊?”
酈食其也在一旁道:“此人確實是個名士啊!”沛公道:“這個人是有才能,可他目中無人,我以前差點兒被他害苦啦。”沛公就把以前的事情向酈食其說了一遍。酈食其聽罷哈哈大笑道:“原來如此。可我聽說‘自古用人不避仇’,更何況他以前也是為了遵守秦法。如果他是一個阿諛逢迎之輩,趨炎附勢之徒,又怎麼會不怕掉腦袋地規勸始皇帝呢?”沛公沉思了一會兒,笑道:“好吧,我知道你倆確實是‘管仲’,但不知道他是不是‘甯戚’。就煩勞你們去把那個犯言直諫,不怕掉腦袋的張御史給我請來!”蕭何便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張蒼果然被蕭何請來了。沛公就召見張蒼。等見面後,沛公就說了許多好聽的話,根本不提以前的事,這讓初來乍到的張蒼深受感動。張蒼也真正地體會到了劉邦的禮先下士:此人不完全是一位草莽英雄,還是一位具有長者風度的大人物。他以前雖然只是秦國的一個亭長,可這位亭長具備了一般人所不具備的才智和氣度。張蒼在感動之餘,就將湯、武之道講給沛公聽。沛公聽了張蒼的進言,果然非常高興,覺得相見恨晚,就讓他繼續講解對局勢的看法。張蒼激動不已,他已經看出沛公有一種雷厲風行的務實精神,就講出了真正讓沛公心悅誠服的一番金玉之論,他說:“關中是一個地勢險要的地方,東面有雄偉的崤山和易守難攻的函谷關;西面有隴、蜀一帶的大山脈,中間是沃野千里的大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北部又是一個大牧場,秦國以前就是依靠這些有利的條件發展起來,從而控制了諸侯,征服了天下。那時人們都普遍認為,山東各國有一百萬軍隊攻打秦國,秦國只用兩萬軍隊就可以守住了,這就是所謂‘百二秦關’的由來。可是陳王起義後,他派周文入關,周文也很快地打進了關中,進軍的速度極快,這就說明關中的地勢雖然險要,但還是可以被攻破的。守關者可以憑藉關勢的險要,而守國者憑藉什麼呢?憑的就是仁義啊,如果執政者不講仁義和道德,國家是守不住的。雖然秦國只派了十萬工匠就把周文的三十萬義軍驅逐出關了,這隻能說明周文的戰略出了問題,況且他的軍隊龐大而散亂,又是千里奔襲,既沒有側應援助之軍,又望屋而食,就地而居,如此散亂的一支軍隊,豈能不敗?”
劉邦聽到這裡,對張蒼肅然起敬,便再次請教道:“您說的一點都沒錯,那麼以先生之見,我應該怎麼做啊?”張蒼道:“將軍千里奔襲關中,可是沒有援軍,您就會重蹈周文的覆轍啊!”沛公聞言,竟然倒噓一口涼氣。就在沛公震驚之時,忽然走進來一個人,他大聲道:“先生說話好沒道理!如果按您說的,我哥哥沒有別人的幫助,就一定進不了關中嗎?而那個項將軍人多勢眾,現在又是聯軍的上將軍,一定是他先入關了?”原來正是樊噲。張蒼看見他,知道是個粗人,就大笑道:“那倒未必!”樊噲便急切地問:“那麼請先生說說看,我哥哥如何才能提前入關啊?”張蒼就對樊噲道:“項羽雖然做了聯軍的上將軍,可章邯的二十萬人馬還完好無損,因此項將軍若要入關還需要一些時日。可眼下沛公若是能得到一支友軍,就一定會先於諸侯進入關中!”沛公為之一振,道:“我奉懷王之命入關,我義弟項羽北上救趙,除了我二人,還有誰願意入關啊?”張蒼道:“仇秦者大有人在,怎能說沒有人願意入關?最近聽說以前在博浪沙刺殺過始皇帝的那位勇士張良,正在潁川打游擊,還一度打得郡守無立足之地。張良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不久就開始反秦,可見他也是一位一心想要滅秦的勇士。將軍如果能與他取得聯絡,入關就有了幫手啊!”
劉邦聽張蒼給他推薦張良,欣喜不已,就把以前和子房先生在留地相遇的事情說了一遍。張蒼聽說他們早就認識了,就非常高興地說:“張良是一位英雄,聽說他一度攻佔了陽翟城,有北出洛陽之勢。可秦國在轘轅關安排了重兵,潁川距離洛陽最近。假如您和他取得聯絡,楚軍從洛陽進兵,韓軍從轘轅進兵。兩路軍馬互為策應,入關的把握就會更大啊。”沛公聽了張蒼的建議,認為此計非常好,就立即派出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讓能言善辯的陸賈作為聯絡特使,任敖和盧綰為護衛,前往潁川和張良聯絡。
三川郡守趙賁和秦將楊熊逃回陽武縣,楊熊想再次整軍作戰。趙賁道:“劉邦十分狡詐,不能硬拼,我們也應該動動腦筋?”楊熊就問有什麼良策。趙賁道:“現在叛軍氣焰正盛,並且已經到達了三川。將軍您不如假裝不敢交戰,原退回東郡,讓劉邦感覺到您是為了儲存實力而故意躲避。”楊熊道:“然後呢?”趙賁道:“然後,我也假裝不敢交戰,回洛陽據守,把叛軍引到三川腹地,您便率領大隊從後面夾擊劉邦,使他陷入絕境,就一定能擒獲劉邦了。”楊熊想了想,就拍著腦門道:“好好,郡守的這個辦法實在是太好了!”二人商議妥當後,楊熊就向酸棗方向退去,說是要回東郡補充兵力。趙賁就來到了滎陽,他還為了示弱,竟然把一些百姓抓來守城,因此人們都非常痛恨秦人。
沛公對張蒼的聯韓計劃很是讚賞,就讓他擔任了重要謀士,位置僅次於酈食其。幾天後,軍隊休整得差不多了,器械也已經準備齊全。沛公便再次檢閱了軍隊,軍心大振。沛公就讓曹參、樊噲、周勃、紀信、灌嬰、酈商、靳強、靳歙擔任主將,薛歐、王吸、柴武、傅寬、孔聚、周昌、周苛、召歐、陳沛等數十員將領擔任副將,夏侯嬰為太僕,蕭何、酈食其、張蒼為謀士,率領所有人馬西征三川,大軍直逼滎陽城。
沛公軍來到滎陽城下,就向趙賁發起挑戰。趙賁來到城頭,觀察了一下情況,就令郡尉韓蒙出戰。韓蒙得到命令,披掛整齊,率領一支人馬殺出城來。韓蒙來到陣前,就用兵器指著沛公道:“劉邦村夫!為何得寸進尺?”沛公道:“沒辦法,實力在此。你若是識時務,就早一點投降吧?”韓蒙大叫道:“我是秦國上將,豈能降賊?快把你的腦袋獻上!”沛公大怒,令靳強出馬。靳強得令,拍馬殺出,和韓蒙戰了三十個回合,不分輸贏。秦軍牙將關樂見郡尉不能取勝,拍馬上前來助戰。靳強的弟弟靳歙看見有人幫助韓蒙去戰哥哥,也立即殺出來和關樂交起手來。此時雙方軍鼓齊鳴,喊殺聲不絕於耳。靳歙和關樂戰了十幾個回合,一戟將關樂斬於馬下。沛公看見一員秦將被斬,把令旗一揮,楚軍人馬如同潮水般湧向了城門。郡守看見關樂被斬,楚軍衝過來了,忙令鳴金收兵。韓蒙就向城中退去。
秦軍見楚軍衝到城濠邊,拉起吊橋。在戰鬥中,楚軍俘虜了許多秦國計程車兵,這些士兵大多衣著不整,滿臉愁苦。沛公感到非常奇怪,就把他們帶回軍營審問。大家這才說出了事情的真相:原來他們都是城中的百姓,是被秦軍強行趕到城頭冒充秦軍的,大家還嗚嗚咽咽地哭訴著各自的不幸。沛公聽了百姓的訴說,感到非常憤慨,就意味深長地說:“我奉懷王之令,討伐無道,就是為了拯救百姓,可是沒想到今天卻殺死了這麼多的百姓,這是我的過錯啊!”蕭何道:“秦國的官吏把百姓抓來做擋箭牌,真是傷天害理,應該給他們飯吃。”沛公就讓大家一起去吃飯。等吃完了飯,沛公就把他們全部放了。百姓感念沛公的恩德,都一齊高呼“楚軍萬歲!”便向沛公叩了個響頭,各自逃命去了。
沛公放走了百姓,又下令後撤十里。將士們就問為何要撤退。沛公解釋道:“趙賁把百姓趕到前面來,我實在不忍心傷害。”又向軍中傳出命令:停止攻城,不許傷害無辜。訊息傳到城中,父老們聚在一起商議,說沛公是一位寬厚仁慈的長者,現在守城的都是咱們的子弟,如果楚軍強攻,免不了大家都會遭殃。沛公寧可推遲入關,也不願殺戮子弟,真是個仁慈之主。天下被秦國害苦者也太久了,為什麼不迎接沛公進城。聽到這話的人都認為有道理,就暗中召來各家的子弟商議。一經商量,果然人們都贊同放棄抵抗。於是就有人偷偷地出城來送信。
沛公聽說城中有變,迅速來到城下。這時憤怒的百姓果然一湧來到城門口,又一起把城門開啟了。趙賁聽說發生了變故,急忙帶兵趕來。但為時已晚,楚軍已經進了城,人們還一齊高呼:“活捉趙賁!……”趙賁大驚,便和韓蒙從西門逃走了。沛公就佔領了三川郡的重鎮滎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