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消化戰果清算舊賬(第1/2頁)
章節報錯
公元216年,印度半島、中東地區完全被漢軍所佔領。更西方的地方暫時還沒有繼續進攻,僅僅將大漢的疆域擴大到印度半島為止。
同時,三萬百姓被遷往青海地區居住,這裡有足夠的水源和土地,可以供他們在這裡好好發展,至於基礎建設和道路建設,國家已經在加把勁的營造了。
根據內閣的決議,用五年的時間,讓大部分人適應高原地區的氣候,然後逐步把城市和村落,在**高原建設起來,最終達到完全控制住這片高原的目的!
這裡或許是一個蠻荒之地,或許和西域大部分土地一樣,屬於人類很難生存的地方。但是任由那麼快一塊地方**在大漢疆域外,這個內閣不會同意,大漢帝國的百姓也不會同意。
天竺打下來之後自然不會丟空,但是殖民還是很有難度的。說到底早些時候黃巾之‘亂’華夏死了三‘成’人口,之後連年征戰又沒有了三成,就算沒各諸侯都鼓勵生育,區區二十幾年也不過把人口總數,恢復到了黃巾起義前72%左右的程度。
“近幾年在漠北抓到了十萬胡人,經過融合其中三萬已經成功漢化。若是移民缺口較大,不若……”內閣會議上,公孫離提議到。
“不行,他們遠離了華夏核心,只怕會慢慢恢復原本的民族傳承。可以說,至少在三代以前,還不能允許他們離開華夏核心!”謝辯立刻提出反對意見。
“可是如今各個地區的產業鏈,都非常的完善和發達,根本不允許擠出更多的人口移民到天竺那邊。況且大家也該知道,這人就是‘寧為鳳尾不為‘雞’首’,在大漢那麼舒服,有誰願意去天竺那個苦寒之地?!”劉協提出了自己的顧慮。
“不若按照原本制定的那樣,把天竺分封出去?”荀彧提議到。
“沒有臣民的封國,只怕那些功臣不會願意吧?”棗祗擔心的問到。
“根據我們掌握的功勳表,以及天竺的實際面積。天竺包括中東地區可以分出五個國家。每個國家,我們提供五千漢人移民,其餘的讓他們就本地土著進行漢化,然後慢慢的發展起來,這樣應該沒問題了吧?”荀彧解釋到。
“可是我們哪裡來二萬五千個移民?!”謝華疑‘惑’的問到。
“南方那邊最近難民太多了,他們既然養不活,就讓我們來養便是了!”荀彧眉頭一挑,隨口回答道。
“這主意不錯!”謝華立刻明白過來了。
早些時候,南方的佛民到處鬧事,共和國表示這是國家糟了天災,所以百姓在還沒有得到救濟的時候,為了生存而鬧出了鬧劇,和政fǔ沒有半點關係。
當然,之所以可以說出那番不負責任的話,主要原因還是三百多架船載投石車、弩炮直指建鄴城的情況下,司馬懿才不得不為了避免南北真正打起來,說出的藉口。不過既然能夠拿這玩意當藉口,那麼就別怪北方將計就計了。
“可是貿然將那些,已經接受了南方生活習慣的百姓送到天竺,只怕這不太妙吧?一個不小心,我們好不容易打下的天竺,只怕就要成為共和國的領土了。
到時候,我們出征天竺又算什麼?我們在軍事上戰勝了南方,而南方卻因為人口而獲得了最終的勝利,想想都覺得憋屈!”謝夏不滿的說到。
“我們所慮,不過是二萬五千人離開大漢帝國之後,各地的用工荒問題。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在挑選的時候,專‘門’挑選合格的工人補充這部分消耗,然後把原本的工人,送到天竺。以他們熟練的手藝,天竺的全面復甦也不過是十幾年內的事情罷了!”荀彧無所謂的說到。
“可南方那邊,能夠那麼輕易讓我們去選人?”謝夏還是不太相信。
“這可就由不得他們了……若非是想要藉助南方的存在,把那些頑固的世家和與帝國離心離德的人,經過潛移默化之後,在三代之後讓他們徹底認同大漢帝國的存在,最後全境迴歸我大漢帝國的話,我們早就攜三尺兵鋒,直取長江以南共和國全境了!”劉協難得也霸氣了一番。
“如此,我們仔細商討一下細節問題吧!”謝夏已經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五天後,由大漢帝國出面,將曹家、公孫家、黃家、謝家、夏侯家五家,根據各自的功勳,封為國王,國土從中東到天竺全境,根據各自的功勳劃出相應大小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