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悄然進入了公元207年。

華夏大地已經沒有戰‘亂’,而君主立憲制也實行了大半年。

沒有了戰爭,百姓們總算可以休養生息。商人們變得更加活躍,不斷把各地作坊的商品,販賣到可以獲得最大利潤的地方;工人們不斷的工作,因為重建華夏不僅需要大量的建築工程,還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和這些掛鉤的各項商品,需求度也是大大的上升。

學校已經普及到了村級,當然很多地方沒辦法辦很好的學校,也就是簡單建個土坯房,然後透過宣傳或者政令的優惠,使得不少華夏師範學院的教師,強忍著偏僻地方的貧困,依然前往該處擔任教師一職。

託福,在他們的教導下,華夏86.3%的鄉村的孩童,都開始上學識字了。華夏學院的教學模式果然很好,那些鄉村小學的學生自然‘交’不起學費,但是在財政撥款和勤工儉學的幫助下,倒也順利啟‘蒙’,然後看情況前往鎮裡面的學堂或者學院繼續深造。

軍隊已經磨合完畢,第一批政委開始上任。

對於他們的上任,將軍們倒是沒多少反感,畢竟比起過去所謂的‘監軍’來,這些政委雖然也算是‘監軍’,但除了在士兵們休息的時候,前去噓寒問暖,‘交’流談心以外,不會做任何干擾他們指揮的事情。

眼看士兵在他們的幫助下,不僅‘精’神變得更好,而且那些心理問題也可以得到妥善的處理,將領其實也是‘挺’看重這些政委的。

當然,若是他們沒有‘關鍵時刻,可以直接剝奪將領手中的權力,並將其綁縛送‘交’地方軍事法庭’這個權力的話,那麼將軍們絕對可以和他們成為兄弟。

海軍的第一批戰艦已經完成,艦種主要分為三種。

第一種名為護衛艦,主要以戰鬥為主,配備一副小型投石機,兩側船艙更是各配備五副‘床’子弩,船隻上除了標準的‘操’作兵和船員以外,只放置了足夠的食物和飲用水,其餘的船艙都著大量的圓石和弩矢。

第二種名為運兵船,主要以運送戰士為主,沒有遠端戰鬥力,不過若是接舷的話,裡面會有六百多名士兵在瞬間跳過去,將敵方船隻上的敵人屠戮一空。

第三種名為輜重船,顧名思義就是運輸補給品的。上面有著大量的帳篷、食物、水和‘藥’品,不過卻是一點防禦力和攻擊都沒有。這些船隻的存在,主要是在其他船隻沒有食物和水的情況下,將必要的物資‘交’給他們。

也正因為有輜重船這樣的存在,遠洋航行也變得容易了許多,至少很長一段時間,不必擔心食物會吃完,雖然蔬菜不是豆芽就是豆芽,而食物不是醃‘肉’、就是乾飯或者稀粥。

第一批海軍學院的學生已經順利畢業,但是面對新型的軍艦和大海的特殊環境,當然還有那些他們第一次帶領的海軍士卒,因此還需要接受為期三個月的適應訓練。

不管怎麼說,華夏大地已經慢慢恢復了生機,並且穩固變強之中。

當上半年賦稅上繳國庫的那一天,財政部長李恢簡直就是笑不攏嘴。因為他看到的數目,居然是東大漢全盛時期的國家收入。要知道,當時大漢的人口是如今的三倍有餘,而且如今的大漢帝國也是百廢待新,很多地方都需要‘花’錢,而且還是大筆大筆的‘花’錢。

但是就是這樣,半年的收入也等於過去一年的收入,這意味著什麼,也就是那些搞經濟的官員們,最為了解了。

最讓人不由得苦笑的,三黨共治天下的結果,居然直接導致這貪官基本消失了!困擾了華夏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從公.社結束到如今一直想要治理,卻無法治理的問題,居然被壓制到了最低限度。

何謂最低限度?即位灰‘色’收入無可避免,但是挪用公款、貪汙受賄什麼的重大腐.敗問題,卻是幾乎沒有出現過,出現的幾例,也經過地方反貪局迅速破案,然後移‘交’法院進行審理。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三大黨派的成員,無序的分佈到每一個職位上的結局。比如檢察院的院長是民生黨的,而警察局的局長是社會黨的,法院的院長卻是華夏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