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黃忠這個黃家村伍長,兼黃家子弟老大的照顧。再加上卞玲瓏接受了建議極少出門,謝信自然也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了。

沒有了危險,謝信自然也就開始籌備起私塾來。

只不過剛剛宣佈要建立私塾的時候,卻是遭受到了來自謝母和黃忠的反對。

“雖說你學籍也就被革除,但你的老師李膺尚在。依靠他在朝中的關係,和那些知心好友的幫助,不說重回太學,直接舉孝廉在地方為官都不成問題。

賢弟你為什麼要放棄大好前途,去當一個默默無名的塾師呢?”黃忠那是不忍謝信的才華被埋沒了,於是苦口婆心的勸誡。

“孩子,私塾並非那麼容易經營的。若是聲名不顯,子弟不旺,將來只怕吃口飽飯都難。不如且聽你黃大哥的勸,先去找你老師聯絡一下如何?”

作為母親的謝氏,最擔心的並非謝信可以賺多少錢,而是擔心他幹這個是不是會受委屈,會不會被餓著。

“孃親,黃大哥,先別勸我,且聽我一句!”謝信自然是知道他們對自己的關心,心中也是有點感動。

只是想了想,還是將自己已經想好的說法,對著他們說了出來:“老師自出獄,本已是受盡了折磨,此刻只怕也是臥病在床。作為學生,在老師生病的時候不能服侍在旁已是不對,還怎麼好意思去讓他出面幫忙?

且若是兒子帶頭,其餘的同窗自然也紛紛前去。一來不說會加重老師的病情;二來給有心人上書,誣陷老師剛剛出獄,就結黨營私意圖不軌。

最重要的是兒子我那個性子,在官場上混,只怕被別人剁了還未曾知曉。兒子我一路回來,經過不斷反問自己,已經覺悟了,自己並不是混官場的料。

更何況兒子一路回來,看到我大漢江山數千萬人口,讀書識字的卻只不多萬一。且大多數識字之人,多是世家子弟,寒門子弟又有幾何?

子守雖為謝家子弟,但此刻與寒門子弟又有何處不同?感慨寒門子弟求學之艱,某心中不由得就想著建立一座書院,讓天下的寒門子弟,都能讀得上書,成為治世之才!

當我的書院桃李滿天下,為大漢培養一批又一批人才之後。當我百年前去地府見到聖人,也能自豪的告訴他們,為了將他們的教義傳播出去,我盡力了,我這一輩子無怨無悔……”

或許謝信的話有點做作,但聽得謝母和黃忠心情是非常的感動。

黃忠更是拍著謝信的肩膀笑道:“好!不愧是我的好兄弟!這次建立私塾,我們黃家村雖說不能支援財帛,但是若是要用人的地方儘管和我說!”

“呵呵,這個是自然的。建立個私塾,可需要不少懂行的人手。讓小弟這個只會讀書的人去找,可找不到真正有本事的。”謝信倒也不客氣,直接應了下來。

所謂男子漢大丈夫,想幹就幹!

有了想法有了約定,幾乎是第二天黃忠就帶著謝信前往村長那邊,用一金元的價錢,在村子旁邊買下了20畝地。

本來黃忠還擔心謝信不夠錢,所幸謝信告訴他,在洛陽的時候他的一個結義哥哥給了他一些金元作為路費。黃忠那麼一聽,這才鬆了口氣。

地買下來了,剩下的自然是興建私塾的問題。

黃家村沒多少可以耕種的土地,但背靠一座大森林。於是靠山吃山,所有的黃家子弟都是非常出色的獵手。若是配上鎧甲硬弓,更是最出色的弓箭兵。

有了黃忠出面,本來要上山打獵的黃家子弟,紛紛出動幫忙建設。

謝信當然也不虧待了他們,市場價是多少,他就給他們多少工錢。而且因為都是同村,價錢還上浮了10%,以至於那些來幫忙的子弟,也是非常高興。

在建設的時候,謝信拿出了系統給他的兩章設計圖,交給了內行人幫忙建造。對此內行人自然沒什麼意見,只是反問了一下這樣是不是真的可以。

畢竟在他看來,按照現在的水平和材料,完全可以建造得更高階一些。

對此,謝信表示高不高階沒關係,但務必按照設計圖建造。

內行人見謝信那麼堅持,自然也不多說什麼。

只是很快,他們就發現了一個奇特的地方:其他地方還好,但是修建護欄和大殿的時候,總是有種力量,他督促他們更快更好地去完成一般。

更神奇的是,內行人根本不需要怎麼指導,那些過來幫忙的黃家子弟,就能流利的完成每一步細節。

不過不管怎麼奇怪,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建設之後,一所簡陋的私塾就這樣建設完畢了!

看著這個勞動成果,不僅謝信笑了,一眾黃家子弟們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