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首相意味深長的說道。

在場的所有國家領導人當中,恐怕日耳曼首相算得上是一個例外。

也或許是因為他們國家一直以來就是大型的工業國家。

包括國家領導人也在思索問題的時候,會以一種極其精密的態度去對待。

從之前塔國總統所講的那些問題當中。

不難看出,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困難。

外太空探索計劃。

到如今為止。

僅僅完成了第一階段。

而在之後還有三個階段左右。

到人類真正能夠在火星上落腳並且居住,恐怕還有很長一段曲折道路要走。

關鍵是這些都沒有辦法靠人力去堆積數量來縮短時間。

說白了,想要在火星上建造一個完全適應人類生存的獨立生態圈,那麼就要像龍國一樣在地表重新打造生態圈。

可是現在龍國地表的生態圈即便是已經執行了好幾個月,可依然是一個相對於比較脆弱的狀態。

任何一場自然災難可能都可以將這些的努力全部毀於一旦。

換而言之,沒有人能夠真正意義上,可以將這個所謂的生態圈給短時間之內打造完成。

哪怕是所謂的,在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火星地表。

塔國總統隔著螢幕,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日耳曼的首相。

心中更是忍不住暗自吐槽。

這個日耳曼漢子,真的是一根死腦筋。

就算外太空探索計劃沒有辦法真正意義上的完成,可是至少能夠確保他們在場的這些人依然能夠活下去。

總比一直在這個星球上呆下去,最後直到板塊運動,從而導致大陸分離,連所謂的防禦城都失去吧?

這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

也是目前全球所有國家最為害怕的,包括龍國。

地質板塊運動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直接摧毀他們的防禦城。

無論這些所謂的地面防禦城,究竟有著怎樣的防禦能力。

就算能夠抵擋極端低溫以及暴風雪,可是整個板塊都已經撕裂,土地已經裂成了一塊一塊。

那麼防禦城難道還能夠不受土地分裂的影響嗎?

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

甚至於塔國的地質科學專家曾經預言過,對於塔國而言,最多隻有三年時間。

地質板塊運動是一個非常有規律性的週期。

從最開始的緩慢到中間的最為激烈。

在那個時候,全球應該所有的陸地都會被撕裂成一塊又一塊的小島嶼。

而這並不意味著板塊運動的結束。

在後期板塊運動又同樣會導致全球所有的小島嶼再次不斷的撞擊重逢形成新的大陸。

從而完成一次無序的分類和拼接。

就算他們能夠度過第一次的分裂過程,難道還能夠平安的度過第二次的組合過程嗎?

從這一方面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