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了中科院楊教授的闡述,秦歌面無表情地看著實驗室裡面的實驗畫面。

能夠看出透過系統所模擬出來的巨大風壓以及極端低溫的情況之下,移動飛艇的整個全身都在進行一定程度的晃動。

這絕對不是偷工減料所產生的畫面。

而確實是因為在技術上,移動飛艇所需要適應的環境和浮空飛艇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必須要進行全新的改革以及技術上的完善才行。

“楊教授,你們有沒有在整個移動飛艇的外圍機殼材料上面做出調整?”

秦歌波瀾不驚地詢問道。

楊教授聽到這裡點了點頭。

“總負責人,在此之前我們也曾經懷疑,可能是整個移動飛艇的機殼材料沒有使用正確,所以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出現。”

“可是後來我們才發現事情並非這麼簡單。”

“即便我們已經使用瞭如今龍國最為先進的隔熱材料以及奈米技術,但還是依然沒有辦法保證整個移動飛艇在高速執行過程當中的穩定性。”

“甚至在此之前的實驗當中還出現了一次引擎故障。”

移動飛艇正是在浮空飛艇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的,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只是加大了移動飛艇的動力以及它的體型並沒有浪費太多的時間,但是在後續的調整以及測試當中,實在是遇到了太多的問題。

中科院的工作人員們以及教授和院士為此召開了多次會議。

雖然一些問題得到了解決,但這些問題並非是核心關鍵。

如果連核心問題都沒有想辦法克服的話,那麼移動飛艇到如今為止就只能是一個殘次品,根本就沒有辦法投入實際的生產以及使用當中。

甚至於在這段時間他們所花費的時間也全都浪費。

沒有任何的收穫。

如果是換在以前。

這種情況對於任何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那簡直就是常態。

有些人終其一生可能都沒有辦法革新一項技術,甚至完成一項新的產品。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要知道科學的發展永遠是任何時代都最為艱難的一項工程。

因為科學如果能有著前所未有的突破,將會讓人類的命運以及生活發生巨大的改變。

試想一下,在很久以前沒有電力出現。

所有人都會使用著原始的火源。

這不僅不安全,而且也非常的麻煩。

同樣效果也非常的差。

直到後來出現了電力。

從而讓整個人類的生存環境得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提高。

甚至還一定程度上的促進了交通發展。

人類文明真正進入現代也算得上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直到後來天文地理以及網路各個領域蓬勃發展。

最終才讓現在的人類擁有著如此高度發達的文明。

而這其中究竟有多少艱難險阻,又有多少人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沒有人去做過真正的統計。

甚至也沒有人知道那些默默無聞付出的人,他們的名字。

但正是因為有這些人,才確保瞭如今人類會和以前截然不同。

否則如果放在100年前,當人類遭遇了這麼可怕的災難時,真的只能夠選擇坐以待斃和等死。

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根據之前所提供的計劃書,也許你們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