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天監監正一死,就挖不出幕後主使了。

朱瞻基雖然有些可惜,可胡瀅那般表情,明顯是已經嚇傻了。

朱瞻基走到了胡瀅面前,從胡瀅的手中,拿過了那本《太祖實錄》。

將太祖實錄翻開,朱瞻基看了幾眼,面向百官,鄭重道:“諸位,太祖爺雖然說過,寸板不許下海,可那已經是二十年前。”

“如今的大明,國富民強,不怕倭寇,豈能一直閉關鎖國?”

“請給我三月時間,三月時間內,若開海禁沒有給朝廷帶來收益,我自卸任太孫之位,有能者居之!”

朱瞻基這番話,擲地有聲。

相比起之前處死欽天監監正,此時的朱瞻基,卻又冷靜到了極致。

他的話,是在徵求百官的意見,是希望百官同意!

聲音傳到百官耳中,楊士奇看到了太孫的堅毅,看到了他必須要實施海禁的決心,忍不住輕輕嘆息一聲。

範秋一直在堅持。

太孫也一直在堅持,甚至不惜在百官面前,落下了個殘忍的印象。

五位大儒,不遠萬里趕來。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說明著,他楊士奇該站出來了。

試試,就試試吧。

三個月之後,若是海禁沒有給朝廷帶來好處,到時候再關便是。

只是,會很麻煩罷了。

楊士奇嘆息一聲,站出來道:“臣願意相信太孫殿下。”

蹇義也站了出來:“臣,支援太孫殿下。”

夏原吉也開口道:“那就開海禁吧。”

興國公也站了出來:“太孫殿下,我相信您。”

成陽侯,泰寧候糾結一番,還是站出來表態:“太孫殿下,我們支援您。”

越來越多的官員站出來表態。

站在臺上的太子爺卻站不住了,他連忙要開口說話。

可卻被朱棣給攔住了。

太子爺有些焦急道:“爹,這海禁開不得,這是爺爺留下來的國策,我們若是頻繁更改爺爺的國策,還如何保持正統之名?豈不成了不肖子孫?”

“何況,海外有倭寇,咱們要謹慎啊。”

“那村民能打得過海外的倭寇嗎?”

太子爺絮絮叨叨的說著,朱棣聽得都有些不耐煩了。

忍不住皺眉道:“行了,少廢話。”

“你就這麼不相信你兒子?”

“大不了就是當個不肖子孫,我答應了,我來背這個黑鍋。”

太子爺微微張了張口,老爺子都已經這麼說了,他也啞口無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