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在走去兵部倉庫的路上,心中一直在盤算著。

就在剛才,張信對自己恭恭敬敬,也一定程度上說明,自己已經滲透進武將,勳貴集團了。

接下來,只需要慢慢滲透,或可將漢王在朝中的支援勢力,一點點化為自己的。

這一招,也算是釜底抽薪。

讓漢王在朝中,再無暗中幫他的勢力。

如此一來,沒有人暗中報信,更沒有人在朝堂上為漢王說話,漢王的處境,必將在艱難一份。

可僅僅如此,還不夠!

還要繼續削弱漢王。

朱瞻基不想漢王這個隱患一直存在,可若是開戰的話,兩方必定兩敗俱傷,最重要的是各州的百姓,一定生靈塗炭。

這也是目前,整個朝廷還沒有選擇全面和漢王開戰的原因。

若是全面開戰,戰火波及下,無數無辜的百姓都將慘死。

楊士奇,夏原吉,蹇義等人都想著緩緩圖之,只要漢王沒有繼續攻城拔寨,那朝廷就先一點點瓦解他的力量,到最後再一舉擊潰。

如此一來,傷亡便少。

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一路從北平殺到應天府,歷時兩年多的時間,死了數百萬無辜的百姓。

這股龐大的數字,會化作朝廷的罪孽。

而眼下,朝堂諸公,顯然也不想讓百姓受難,不想背這個黑鍋。

朱棣打了兩年,如今漢王勢力並不弱,就算全面開戰,也得打個好幾年,才能平定下來。

可若是想要削弱漢王,那就得從多方面下手。

朱瞻基想到了之前提過的開海之策。

之前,與商稅改革一同提出的,還有開海之策。

可是開海之策一直沒有得到實施,老爺子也未見鬆口,可這一次,或許有必要開海了。

開海,利國利民的同時,也能夠讓大明迅速開發商業,加速步入資本主義,領先全世界兩百年。

不開海禁的後果,朱瞻基見得太多了。

大清不開海禁,閉關鎖國,導致國家崩潰,沒有進步。

直到最後,八國聯合……

所謂的八國聯合,實際上不到五萬軍隊,可大清派出四十萬義勇團,卻仍舊被打進了京城。

因為大清太落後了!

四十萬義勇團還在拿著大刀,對面已經拿著槍支橫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