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商稅改革,抬高商稅,對他們來說是不利的。

“悖逆祖宗,這個罪名你擔得起嗎?”

“徐老,您貴為一代理學泰斗,如此數典忘祖,死後可敢見朱熹亞聖?”

徐旭搖了搖頭:“老夫不敢見亞聖,也沒有顏面見了,但老夫只知道,商稅要改革,刻不容緩!”

“罵名,那都是死後的事了。”

話罷,徐旭抬頭,看向了皇爺,顫顫巍巍道:“皇爺,今日死諫不成,臣明日再來死諫,直到皇爺您願意答應為止。”

……

今日。

翰林院又從皇宮中,抬出來一具屍體。

死的大儒名叫周元昌,乃是江西泰和人,與解縉算是老鄉。

當地周家,也算是詩書傳家,在江西的名聲也很響亮。

周元昌從小讀聖賢書,苦讀幾十年,才好不容易中了進士,得以留在翰林院當值,並且幾十年來,名聲不錯,成為理學的代表典範之一。

到最終,他也逃不脫這為國為民的宿命。

最終,撞死在龍柱上,沒有辱沒了這一身大紅色的官袍。

周家人在接到噩耗後,彷彿早已經悲傷過了,今早周元昌就是赴死去的,早已經將一切後事都安排好了。

待他的屍體被抬回來,家人們只是默默的抽泣,沒有暴風雨一般接受不了。

要想改革,要想扭動大明這臺巨大的運轉機器,就要有人犧牲的。

商稅,一直以來是大明的毒瘤。

只有拔除了這顆毒瘤,才能彌補那大明的遺憾,讓大明繼續昌盛下去啊。

徐旭讓大儒們將周元昌的屍體抬進去,只默默對著其家人說道:“元昌與我共事十一載,今日是老夫對不起你們,要用他的命來扭轉大明。”

周元昌的夫人倔強道:“這是老爺自己選的路……”

徐旭頷首,沒有再多言,被陳循攙扶著,與眾大儒一起回去了。

周家,門可羅雀,無人前來祭拜。

百姓們暗中都在為周元昌祈福,感念周元昌的恩德。

周府門外,來了一道身影。

朱辰站在門外,靜靜的看向頭上的牌匾:“這就是周大人的家嗎?”

身後,翠花幫朱辰撐著傘,點頭道:“是啊,剛才我看他們將屍體送到這來的。”

在這樣壓抑的氣氛下,朱辰笑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