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認真的規勸朱辰。

能創出心學,這個少年定有可取之處,是個好苗子,但若是在心學的路上研習得越來越深,很容易走火入魔的。

對於未知的知識,徐旭向來都保持警惕的意見。

朱辰拱手道:“多謝前輩指點,只是我卻有不同的見解,時代在變化,知識也在變化,理學並不一定適合當今時代。”

商稅為什麼得不到改革?因為理學之毒,導致太祖爺立下的規矩,到現在也沒人敢動。

海禁之策,為什麼延續至今?

哪怕永樂大帝知道開海禁有好處,卻也只敢開放一小部分,不敢全盤開放。

他本就不是正統,若再違背祖宗的話,豈不容易被人推翻?

正因為知識沒得到進化,所以才導致這些毒瘤一直存在,沒有被清除。

就像是這次的朝貢禮單,一旦修改了,這些大儒們就認為是不對的。

他們認為前人定下的禮單,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哪怕是錯的,他們也要無條件遵守。

這就是理學之毒,毒在當代,毒在千秋!

徐老搖了搖頭:“若不適合,天下為何還有諸多學子學習程朱理學呢。”

朱辰尊重這位老先生,但卻不認同他的話,拱手鄭重道:“因為心學還沒出現,因為大眾還不知道心學。”

陳循臉色一變:“小兄弟,你猖狂了。”

陳循,是永樂年間的狀元,被太子爺欽點進入翰林院學習,如今已兩年之久。

狀元是什麼?是全國學子中層層篩選出的第一名,可見其學歷之深。

光是這層身份,就可以令無數學子敬佩。

他說的話,無疑是金言玉律。

縱觀歷史,狀元也是極少的一批人。

事實也的確如此,陳循才華出眾,甚至後來一度做到了內閣首輔,景泰帝即位,進少保兼太子太傅,華蓋殿大學士,為內閣首輔。

可見此人多有才華。

解縉低聲道:“此人名陳循,乃永樂九年狀元,太子欽點,為天下學子表率。”

從解縉的語氣中,朱辰能聽得出,老師對陳循也頗為欣賞。

也對,這樣的年輕才俊,誰不欣賞呢?

朱辰默然,點頭。

解縉繼續道:“若是你能將他鬥敗,這心學,翰林院的老傢伙們也就聽進去了一半。”

朱辰聞言,頓時萌生比較之心。

只要鬥敗陳循,讓翰林院的大儒們接受了心學,往後就好辦了。

朱辰臉上揚起笑容,望著陳循,拱手道:“陳師兄,你是理學年輕一輩中的代表性人物,不如我就用心學,與你鬥法一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