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這詞是朱公子作的(第1/3頁)
章節報錯
四絕句的註解何其之難也。
若是註解得一塌糊塗,牛頭不對馬嘴,還有誰會相信他的心學?
翰林院的大儒們,就是想借著這個機會,來維護理學的權威。
故此,大儒們一一期待起來。
餘學夔也快步走來,眼冒精光:“朱小兄弟,你真能為四絕句註解?若能解,必為宋明兩朝儒學者釋惑也。”
頓了頓,又低聲道:“小兄弟,不要逞強啊,這四絕句難解,想要一個大家都認同的註解,難於上青天。”
每個人對四絕句的理解都不同。
要是朱辰說出的解釋,不能統一他們的理解,必遭詬病啊。
這群腐儒,太狠了點……
朱辰笑了笑,並未多言,而是直接開口。
“天地之道常在,無以為立,人心變幻莫測,需要建立共同的理念,此為天地立心,得一仁字。”
“儒生當為百姓生存而殫精竭慮,生民,不僅僅是讓百姓安居樂業,同時要教導他們知識,教會他們道理,此為生民立命,得一教字。”
話音落下。
餘學夔陷入了沉思,眼睛越來越亮。
翰林院的大儒們,心中也有些被震撼得麻木了。
四絕句的註解,這是他們聽到的全新的理念,然而正是這種理念,竟然讓我他們感覺到無比正確。
彷彿, 就該按照朱辰說得這麼辦。
端坐著的徐老,在聽到朱辰對橫渠四絕的註解時,似有所感悟,不住的摸著鬍子,細細咀嚼。
儒生不吃飯可以,但絕不能不讀書。
知識就是他們的命,如今朱辰將知識解釋出來,他們豈不食髓知味,難以忘懷?
徐老頷首道:“說得對,繼續下去。”
翰林院的大儒們,罕見的沒有反駁,而是等待著朱辰的下句。
這可是千年的研究,才挑出這麼一條最正確的註解,你們聽了,豈不認同?
朱辰笑了笑,繼續道:“完成前面兩條,便可扭轉隋唐以來,外來佛學的滲透,重現先秦孔孟之道,是為為往聖繼絕學,得一理字。”
話音落下,秦淮河畔彷彿瞬間陷入了寂靜。
山東大儒郭慶,隱藏在袖子下的手,在微微發顫。
白鹿洞大儒趙敬,聽得如痴如醉。
狀元陳循,一臉沉思。
國子監的監生們,褪下了高傲的臉蛋,轉而沉思起來。
兩岸之上,百姓是絕計聽不懂的,但這些學子們卻聽得欣喜若狂。
因為朱辰的註解,與他們的理解重合,甚至精妙絕倫!
朱辰臉上帶著笑意,繼續道:“若能達成孟子所言的天下大同,便可功成萬世太平,此為治字,最後一句,講究治世之能。”
最後一句註解,將為萬世開太平,濃縮總結成一個治字,堪稱畫龍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