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文淵閣中眾位大臣商議軍國大事的時候,朱祁鎮剛剛從馬車上醒來,強忍尿意跑到遠處無人的護城河邊,準備開閘放水的時候,瞥見了城門上的大字。

朱祁鎮偷偷甩了甩,手上因為驚訝,不小心沾染的尿液,還是一臉怒氣的看著郭懋。

此時餘下眾人已經都從馬車裡出來,看著眼前的洛陽城,一個個面色驚詫的看著郭懋。

郭懋被眾人看的發毛,忍不住辯解道:“公子,昨天雖然是我駕車,可路是您指的,是您說地圖上先是先往西走,拐個彎再往南,這樣我們的馬車能繞到橋上過河。”

“行了老郭!你別推卸責任啊!錯了就是錯了,還往公子身上潑髒水!認打認罰就是了!”樊忠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朱祁鎮斜睨了樊忠一眼說:“你還有臉說?不是你信誓旦旦跟我說走這個方向沒錯,會有如今的尷尬嗎?”

“公子,我這不是連日趕馬車累得眼花了,還是駕車的不行,此前幾天我可沒出錯啊!”樊忠憨厚的撓撓頭,一臉無辜。

朱祁鎮也不好再怪罪誰,都是自己拉著出門的,大家一路上都沒好好休息,還能說什麼?

“那公子,我們是原路返回去開封?”李賢問道。

朱祁鎮搖搖頭說:“既來之則安之,可能是天意不想讓我們去看花會吧。進城!”

不怪昨天晚上認錯,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自古就有洛京的稱呼。城池自然修建的大氣磅礴,王霸之氣與歷史厚重感並存。

甚至朱元璋在定都的時候也十分傾向於洛陽,還拍太子朱標來視察,卻不料太子突然病逝,這才斷了遷都的心思。與同是古都的開封,在建築形制上也是高度相似。

城門剛開,正是吃早餐的時候,洛陽城內早湯文化盛行,什麼牛肉湯、驢肉湯、羊肉湯、不翻湯、豆腐湯,攤位店面已經是人滿為患,朱祁鎮看的新奇。

(不翻湯只有一百二十年曆史,算是穿越產品。)

“這不翻湯是什麼湯?”朱祁鎮問一個人滿為患的店家。

可能是店裡生意太好,店家沒有回話依然在忙著盛湯。

樊忠正要上前問問這人什麼意思,卻被朱祁鎮攔下,示意他不要著急,又加大聲音問了一遍。

店家這才扭頭看過來,露出憨厚的笑容說:“聽客官口音不是河南人?”

朱祁鎮也沒隱瞞說:“去探親,路過洛陽。”

“那就不奇怪了,我們不翻湯是用綠豆麵糊做的,您看好了!”

說著從手中面盆用小勺舀一些稀綠豆麵糊,往平底鍋裡一倒,即成一張類似春捲的薄片。

“這麵糊特別薄,不用翻個就熟,所以就叫‘不翻’。”

嘴上說著,手上也沒停,把兩張晶瑩翠綠的“不翻“疊著放在碗裡,舀些滾燙的豬骨頭湯澆在上面,再放上些粉條、黃花、木耳等。

“要想好吃還要捨得放些醋、胡椒粉!”

話音一落,一碗熱騰騰的不翻湯已經做好了,店家將手中湯碗遞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