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朝會原本的氣氛很凝重,大臣出言歸位都有嚴格要求,也不會產生很激烈的爭論。

可朱祁鎮新鮮啊,愣是開成討論會的模樣。簡單的用完午飯,又接著上午的話頭將最後一項進行公佈。

“恭順伯吳克忠力拒瓦剌而亡,其子瑾忠勇果敢,於土木屢立戰功,襲恭順伯,任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領三千營。”

“府軍衛指揮使樊忠,剛猛精進……”

……

“懷來署都指揮僉事康能,都督楊俊及懷來、隆慶、龍門衛指揮千百戶易謙等攜家眷棄城避賊著即捉拿,即刻處斬。

大同都督同知石亨,兵敗後單騎還京,念其後募兵自效,在北 京保衛戰新立戰功,此次特令不予懲處,調任福建都司都指揮僉事。”

……

“欽此!”

“謝主隆恩!”

朱祁鎮的第一個早朝,總算是結束了。

日暮西垂,眾臣依次出了宮門。只剩幾位閣臣堂官留在宮裡,戶部因為尚書王佐戰死,劉中敷與陳循兩人得以一起留下,君臣共入乾清宮議事。

“說吧。”朱祁鎮坐在龍椅上問。

于謙出列:“啟奏皇上,廣州反賊黃蕭養作亂,總兵官安鄉伯張安已組織兵力圍剿。”

說著從身上掏出一個摺子,遞給了身邊的內官,再由內官轉呈皇帝。

朱祁鎮接過奏疏,心中想起有關資訊。

明朝的農民起義始於正統三年,黃蕭養是第三次,只存在了很短時間。

這位安鄉伯不久後就會被黃蕭養所殺,連帶著廣州本地的衛所都受損嚴重。

他當時瞭解這段歷史的時候就有些納悶,廣州應該是這個時代經濟最好的地方之一,又掌握著市舶司的貿易港口,應該不會因為吃不飽導致起義。

本想在奏疏中獲悉原委,可開啟一看,裡面寫的淨是套話,一點實際問題也沒有。

朱祁鎮不慣這毛病,表情不悅的問:“於尚書,這黃蕭養造反原因為什麼沒寫?”

“皇上,據廣東道監察御史童存德所報,起因應是官商勾結侵佔民田所致。”右都御史陳鎰回道。

朱祁鎮心道一聲:果然。

天下一太平,人的貪慾就被放大了,雖然經過仁宣兩朝的和平發展,國力得到了極大地增長。

可是土地兼併日益嚴重,作為最底層的百姓,許多時候只能任人宰割,要麼就選擇以命相搏。

朱祁鎮嘴角泛起冷笑:“這些人處理了嗎?”

大臣們互相看了幾眼,還是陳鎰回道:“廣東當地已勒令將民田退回。”

朱祁鎮被氣笑了:“呵!真是好大的恩賜啊,退回侵佔的民田,就能換無數百姓性命?”

“于謙,你說這事應該怎麼處理?”

于謙目不斜視朗聲道:“皇上,官逼民反罪加一等,輕則充軍重則斬首。”

又問其餘人,都說於尚書所言極是。

“把耿九疇跟齊汪找來。”

金英答應一聲,默默出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