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騸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天正好是于謙在內閣值守,接到訊息沒有一刻鐘的時間,于謙就出現在了乾清宮中。
“皇上,您要的《鄭和出使水程》臣已經派人去取,稍後便可拿來,不知皇上還有其他吩咐沒有?”于謙行禮道。
之所以這麼問,是于謙已經感到朱祁鎮開始為出海做準備了。
“派人去拿了?”朱祁鎮心裡咯噔一聲,不過想了之後,沒有劉大夏,應該不會有人燒它,也就沒忘深處想。
“既然找《鄭和出使水程》想必你也猜到了些,朕已經準備讓祁鈺出海,祁鈺若是有需要你幫助的地方,當如朕親臨。”朱祁鎮緩緩說道。
于謙吃驚的抬起頭,他猜到了是出海的事,卻沒猜到是朱祁鈺要帶頭出海,海上風險萬分,一國親王怎麼會屈尊前往?這讓于謙萬萬也想不明白。
朱祁鈺沒有在意于謙的失態,聞言趕緊施禮道:“有勞於首輔了,祁鈺以後恐怕少不得麻煩首輔,在此先行謝過。”
于謙這才回過神來,趕忙回禮口說不敢,都是份內的事。
就在這邊其樂融融的時候,兵部突然傳來一個訊息,說《鄭和出使水程》不見了……
就在乾清宮中,于謙提著來人的脖領子大怒:“什麼叫不見了?庫中檔案怎麼能丟失呢?誰說的?”
兵部職方司郎中武寧臉色蒼白,話都說不利索了,“是、是、是主事俞鑑所說,這、這檔案一類是由他管理……”
“啪!”想什麼來什麼。
這成化年的劉大夏為了阻止憲宗出海,竟然將《鄭和出使水程》藏起來。
然後這份擠在鄭和下西洋所有資料的珍貴文獻自此再也無人知曉其蹤跡。
甚至在之後的歲月裡,有外國的科學家提出應該是鄭和首先發現的新大陸。
也因為這份資料的丟失而無從考證,空留只缺了澳洲的《天下諸番識貢圖》。
若不是劉大夏,華夏或許就可以跟世界更好的接軌,也就沒了後來的滿清入關之事,也就沒了百年國恥。
中國人的脊樑就不需要在那條江後,面對數倍火力於我方的攻勢下,以震驚世界的強大意志力接續,才終結了這份整整持續了三百年的苦難……
不要說什麼沒有滿清,華夏的國土不會這麼大。
誰知道,就算在二百年後的明末,鄭和寶船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船,甚至大過西班牙等西方國家的主力戰艦三倍不止,僅僅靠體積就能碾碎他們。
如果可以不間斷的發展下去,以明國的基礎來說,就算後來也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居上。
在那個大航海時代,真正成為世界的主流,而不是眼看西方崛起而漠視,甚至禁止民間對火器的研究,說什
(本章未完,請翻頁)
麼不忘初心,堅持騎射,我華夏民族從沒有這麼自負過……
老祖宗傳下來的話最多的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片大地上人與天鬥與地斗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我們始終記得工具只是我們用來成就更美好生活的臂助,而不是束縛我們發展的阻礙。
朱祁鎮這一刻想的有點多,反應過來之後,這位皇帝的情緒第一次如此失控。朱祁鎮幾乎是嘶吼著,命令錦衣衛傾巢而出,甚至還將御馬監的人馬一塊派了出去,往日從來沒有動用過的皇帝儀仗,卻在今天這個毫不起眼的日子裡出現在了兵部門口。
“怎麼了這是?多長時間皇上都沒用過這麼大的陣仗了,今天總覺得心驚膽戰的,怕是要出事啊。”
“我也是!咱們御馬監是幹嘛的?相當於皇上的私兵,說句不該說的,那是隻有紫禁城被破才該我們出現,就這麼出現在兵部,打死我都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就閉嘴!”御馬監太監劉永誠冷喝一聲,御馬監的兩個小太監趕緊低下頭不敢再竊竊私語。
不光是這兩個小太監不明白,就連劉永誠也想不通這是怎麼了?前些日子百姓圍了紫禁城自己這御馬監也只是在城頭上轉了一圈,今天突然接到訊息說要去圍了兵部衙門,當時他甚至想過是兵部造反了……可看兵部的樣子也不像是這麼回事啊。
大明門東,兵部在吏部與戶部只見,毗鄰十數個衙門,是京城中衙門最多,最繁華的街道沒有之一。
今天突然多了這麼多的人,不光沒有敢出門看熱鬧,而且各部衙門還嚴令所有人出門,生怕被牽扯進去。
朱祁鎮帶著于謙郭懋在吳寧的帶領下,很快就來到了兵部主事俞鑑掌管的檔案室,因為此地的特殊性,所以偌大的檔案班房中,今天只有俞鑑一人。
“俞鑑!快出來見駕。”
朱祁鎮一巴掌拍飛了吳寧,抬腳就將檔案室的門踹開,也將前來開門的俞鑑提了個狗吃屎。
“臣俞鑑參見陛下!”俞鑑趕緊翻身跪在地上,不顧自己長流的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