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原有三寶(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就這麼辦了,內閣儘快擬旨交給司禮監批紅。”
“是,臣等遵旨。”于謙再次開口。
“這第二件事,是關於戶部、工部兩部堂官的人選,金濂與石璞兩位愛卿已經三辭,朕雖再三挽留,可也不好阻攔乞骸骨歸鄉,大家都說說吧。”
如果剛才那件事是一個佔了新聞版面一個邊角的小訊息,那這個就是頭版頭條。
不禁曹鼐等人露出驚訝神色,就連於謙的瞳孔都縮了縮。
“臣以為,二位尚書年紀雖然是有些大了,可也正是這個時候,是處理朝政最老辣之時,兩位尚書不如先留下來,等有合適的人選再說也不遲。”王直第一個投了反對票。
果然,王直髮言之後,曹鼐便緊接著開口道:“皇上,臣以為靖遠侯王驥功勳卓著,又做了多年的兵部尚書可以勝任。”
“還有人選推薦嗎?”朱祁鎮再問一句。
大理寺卿俞士悅趕忙開口說:“左都御史王文巡撫寧夏已久,不如趁此機會將他調回京師,為朝廷出力。”
右都御史陳鎰則是說:“臣以為禮部左侍郎楊善少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有謀斷,在禮部鍛鍊這麼多年行事越發老練,可堪大用。”
朱祁鎮終於是點了點頭,又看向幾人問了一句:“何文淵現在在哪?還在京城嗎?”
“啟稟皇上,何文淵此時賦閒在江西老家。”于謙答道,這是他今天的第三句話。
“那就讓楊善與何文淵分別協管戶、工兩部職事,金濂與石璞暫不離任,等他二人徹底接過手來,二位愛卿在放手如何?”朱祁鎮看向二人,金濂與石璞哪敢說個不字,紛紛點頭言稱遵旨。
見俞士悅還想再勸,朱祁鎮便說:“寧夏事關國門,王文老成持重哪裡還離不了他。”
俞士悅也就不好多言,退回了自己位置。
“這第三件事,就是朕決定加徵商稅,由三十稅一,改為二十稅一,國有商行則改為十稅二,諸位愛卿有什麼意見沒有?”朱祁鎮看著,又是曹鼐想說話,其他人好像被前些天的事嚇住了,都緘默不語。
朱祁鎮雖然沒有遇到什麼阻力,可沒人反對,自己唱獨角戲總有些不過癮,也便開始意興闌珊起來。
“那好,既然大家沒意見,就這麼定了。”
這最後一件事,朕要開海禁,通商西洋,各位愛卿覺得如何?
原本已經死氣沉沉的文淵閣,因朱祁鎮一句話重新沸騰起來,陳鎰、王直、張益、俞士悅皆是面有急色,紛紛出言抗爭。
“皇上!開海之事萬萬不可啊!”陳鎰說道。
“哦?怎麼個不可法,你說說?”朱祁鎮面色一冷,看在陳鎰身上的目光,讓他不禁遍體生寒。
“皇上,太宗遠使西洋諸國,靡費國力何止百萬!如今朝廷剛經歷數次大戰,又有天災,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請皇上體諒百姓苦楚,萬萬不要輕言開海!”王直聲聲似是要哭泣而出。
張益緊接著說道:“是啊皇上!開海之後沿海百姓又有外出冒險者,深海之險遠過陸地百倍,其中又有多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請陛下三思!”
俞士悅則是說:“不僅如此,一旦開海,我大明海防線如此之長,若是海盜倭寇作亂,更加難以防守,到時該有覬覦我大明之徒頻頻騷擾。”
“夠了!”
朱祁鎮一拍桌子怒視幾人道:“總之你們眼裡,開海之事有百害而無一利是不是?
什麼靡費國力,那絲綢、瓷器換回來的真金白銀都是假的?
什麼海洋冒險,你們建言開礦的時候怎麼不說危險?
什麼防線長,現在不開海倭寇就不來了嗎?
想三寶太監當年出海除盜,當時有誰敢犯我大明海岸?”
字字如電響徹文淵閣中。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