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朱祁鎮第一次知道這首詩還是在後世的一部劇裡,是現在的他的後人出場裝逼用的。

當時也沒看出個道道來,也只是在劇評的小影片裡知道了,這說的是當時朝廷裡的清流與嚴黨。

來到大明之後才知道這首詩的出處,是唐時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翱,上山尋仙訪道時做的一首詩。

用在電視劇中是含沙射影,說官員就像水一樣,不管是在瓶裡還是在天上,它都是水,只是容器不同導致了他們不一樣。

朱祁鎮的意思可能更大一些,這天下中人,說到底也都一樣,誰不會老不會死呢?

哪怕是傳說中的呂祖、張三丰也只是聞聲不得見其人也。

“皇上,咱們這是要去哪啊?”金齊問道。

朱祁鎮下了早朝之後,連早飯都沒吃,就帶著他跟郭懋二人出了紫禁城,七拐八拐的到現在也沒走到正地方。

朱祁鎮雙手一攤指向兩邊的百姓,面黃肌瘦可能有些過分了,可幾乎人人都蔫著看起來就沒什麼精神,手裡拿著一口口布袋,不知道是不是在京城中找一口糧食。

朱祁鎮指完百姓依舊沒有停步,他就是要出門看看外面的百姓都如何了。

過去了這短短的時日,又有朝廷插手的“人禍”到底發展到什麼地步。

其實朝堂上早就有人提出來災民的稱呼了,是朱祁鎮不願意這麼說。

他覺得只有遭了天災才能算是災民,即使是現在的情況也是人禍為主,又豈能稱呼百姓為災民?

這不是一個愛面子的皇帝的倔強,是一個當權者對於這個情形的定性。

“郭懋。”朱祁鎮叫了一聲。

跟在後面的郭懋趕緊亦步亦趨的跟上來,朱祁鎮問:“其他地方如何了?糧食還是運不進來麼?”

“皇上聖明,倒也不是運不進來,越往南走,糧價越平穩,畢竟有江南魚米之鄉,受影響還是小,就算頭兩天有個把人恐慌,看夏糧一收也就過去那股勁了。

主要還是過了秦嶺淮河之後,越靠北糧價就越貴。

商人逐利,轉運過來又有許多囤積,所以市面上的糧價才越來越高。

至於黑市……臣已經查清楚了,主要是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金孟、石平等朝中大員之子,還有諸如廣德商行等商家富賈參與。”

“哦,那幾個主管衙門呢?”朱祁鎮不置可否又問。

“各個衙門都是‘秉公辦差’,只有王賢一直追著不放,這才有零星口糧放出來,算是維持了一個相對平衡態勢。”

“好一個‘秉公辦差’啊,若是等江南糧食徹底進來,要到什麼時候?”

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這些人手裡掌握的糧食始終是有代價的。

他們的目的也是在逼迫自己這位皇帝的同時,趁勢賺上一筆。

南方糧食因為高價遠遠不斷地送進北方,遲早要平抑過高的糧價,在此之前他們自然會將利益最大化。

所以在南糧大量入京之前,糧荒必然先一步緩解。

而在這一個階段之前,也會有一個真正的“寒冬”出現,好將物價哄抬到最高。

“約莫要到七月中旬之後了。”郭懋聲音裡多了些不確定。

朱祁鎮點頭,可能是熊宗立養氣的藥起了作用,現在的朱祁鎮已經不像剛回京的時候,情緒波動那麼大了。

“礦司那怎麼樣了?前些天第一批糧食應該已經到了吧?”朱祁鎮轉而問向金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