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夜狼的起源,眾說紛紜。

據說最早可追溯於五帝時代,只不過,不同時期的華夏神州給他們起的名字不一樣。

上古時代稱葷粥,堯舜成為燻鬻,周朝叫玁狁,戰國後號匈奴,世代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而夜狼一族,最早出現在秦末漢初。

那時候的華夏神州,正處於楚漢爭霸之時。

同時也是,關外上千個大小遊牧民族,被匈奴吞併整合之際。

他們這一支族人,生活在巴顏喀拉山脈下游,與霍伊玄的血狼部乃是同宗,都屬於匈奴人的後代。

這條山脈的北邊,無數湖泊遍佈四方,雪山融水奔騰而下,這條河水,傳說也是黃河的源頭,它經過三危之地(西戎氏羌地),路過隴右雍涼,進入河套朔方。

這條河一直從南向北流,便會遇到它的第一個阻礙——賀蘭山。

正是後世那個傳奇名將——岳飛在《滿江紅·寫懷》中所說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那座山。

再往後走,便是它的第二道阻礙——陰山山脈

這座陰山,便是《敕勒歌》裡唱的,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也是著名的《出塞二首》中所說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那座山。

跟陰山山脈相連之處,還有一座山,古稱大鮮卑山,也是北魏鮮卑人的發祥地。

這條貫穿了三山一河,南北共一千四百公里的地帶,便是中原和遊牧天然的分界線,也是紫塞長城的發源地。

而他們這一支的語言,屬於連音語,跟先前的匈奴,鮮卑;後世的契丹、蒙古等發音非常像,屬東胡的後裔。

與中原王朝一樣,匈奴人自有自己的一套體系。

匈奴的皇帝名為單于,攣鞮氏,下設左右屠耆王兩名,中原人稱之為左右賢王。

接著,便是谷蠡王,大將,大都尉,大當戶各設兩名。

從左右賢王到左右大當戶,更分二十四席,故稱二十四‘萬騎’。

匈奴以日出為尊,以面向中原為正,所以他們以左為尊,與中原人所說的‘天下無出其右’正好相反。

以上乃是匈奴本部的人馬,除此之外,匈奴四方擴張,從東胡、西域、漢朝、丁零、烏桓等等各地掠奪招降之人不計其數。

從孿鞮單于開始,歷經頭曼,冒頓 ,老上,軍臣,伊稚斜單于六代,整合了旗下大大小小數千個部落,將其中最強悍的三十六部,封了三十六個旁系大王。

而他們夜狼部,便是非單于王廷本部所封的三十六匈奴王之一,部落大的,即封大匈奴王,人口少的,便是小匈奴王。

他們明面上聽從單于的命令,但卻擁有很大的自主權。

所以,這些匈奴王之間互相攻伐、吞併也是屢見不鮮。

比如烏孫與月氏,夜狼與血狼。

兩族最早都發源於祁連山脈,夜狼在東,血狼在西,相互之間,乃是世仇死敵。

雙方在數百年間,戰事摩擦不斷,只不過後來,血狼逐漸佔據了上風,終於在漢朝文帝時期,把夜狼部落給徹底消滅。

夜狼的首領被殺,他的兩個兒子赤蓋與秩厭這時候剛剛誕生。

臨死前,首領將兩個孩子放入那條遊牧起源的母親河......在逃亡到草原的過程中,弟兄二人非但沒有被野獸吞噬,反而被草原上的蒼狼和雄鷹親近,母狼喂他奶汁,雄鷹為他打獵,這一幕被人報告給冒頓單于,冒頓認為這孩子是神靈,便阻止了血狼王斬草除根。

而殘存的族人,在得知訊息後,紛紛前來投奔狼孩,遂得以重建夜狼部。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遙遠的歐羅巴州,記載於《羅馬編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