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霆風一瞧,頓時恍然大悟,“敢情這邋遢漢子,還是老闆娘的裙下之臣?”

恰逢此時,只聽得客棧外蹄聲大作,又見遠方煙塵滿天。

客棧眾人一愣,紛紛走出客棧外檢視。

楊霆風則凝神細聽,片刻後,不由心中一凜,暗道:“這馬蹄聲,竟要比尋常紫塞馬勁快的多,而且馬鳴聲嘶鳴而高亢,不會有錯,是阿哈爾捷金馬!”

他口中的阿哈爾捷金馬,原產於天山山脈與阿賴山盆地之間,此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不但能日行千里,而且非常耐渴;即使在高溫下,一天也只需飲一次水,可長距離跋涉,非常適於用作軍馬。

當然,如此完美的戰馬,缺點也很明顯。

那就是——此馬一度只能依靠進口,而且無法大規模進行繁殖。

所以千百年以來,歷朝歷代皆派遣專使攜帶重金,前往萬里之外的阿斯哈巴特互市購買。

然而,馬匹作為戰略物資以及軍事層面上的考慮,西域諸國對其管控甚緊,導致購馬之旅往往是有價無市,千金難買。

即便能成功購得些許,幾乎也都是中等以下品相的次貨。

還有,被引進的中等馬雖說數量龐大,雌雄比例適中,也確實成功繁殖出了部分的雜交馬匹。

但是,由於氣候,草料,環境上的差異。以及在引種、雜交、改良、回交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引入種子(馬)的後代,最終都再次融於本土馬系,那優良的血統非但沒有得到傳承,反而花費甚巨,以至於紫塞邊軍一度棄之不用。

這是前話不表。

楊霆風此時也有些微微好奇,畢竟,此馬兒可並不常見。

他也是在三年前的帥府中,有幸一堵這種“天馬”的姿容。

據說,那還是西域鄯闡國一鉅富,進貢給哥舒老帥六十歲壽辰的禮物,共一百五十餘匹,可之後便沒了音訊。

“咳,也不知這批好馬,最後配給了何營......”

他兀自亂猜,足下卻是一動,快步穿出客棧,行至那胡楊木旗杆處,忽地旋身跳起,如箭矢般掠上旗頂,雙手似遮陽般遠眺:

但見不遠處,果然衝出一隊鐵騎,排成一列黑線,甲騎具裝,馬背指物旗上,赫然鑲著‘大胤紫塞都督府近衛驍騎營。’而尾端扛旗小校手中大纛上,旗畫金色狻猊,邊走麒麟紋路,上書一字,漆黑如墨——“李”!

“果然沒錯,老帥配給了最精銳的近衛驍騎營!”楊霆風感慨道,“常言道,‘好馬配好鞍,寶劍贈英雄’除了他們,別人的確沒這個資格。”

楊霆風口中的近衛驍騎營,乃邊軍都督府直屬騎兵部隊,哥舒年輕時在西北所組建,採用漢末魏制,獨立編制,目前由‘驍騎中郎將’李承訓所統領。

老帥曾言:“吾麾下驍騎,皆天下驍銳,乃北方上兵,或從當百將補之,其精銳可見一斑!”

(從當百將補之,指驍騎營普通一卒,至少是百夫長,伯長這類統領百名士兵的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