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木頭架子是什麼?兩邊還有兩個麻繩,是用來拴牲畜的嗎?這木頭架子瞧著倒是不小,模樣也精緻,只是讓人看不出用處。”

“難不成……這是馬車?可是這木頭架子上怎的沒有安置車廂的地方?”

不遠處響起了農戶們的討論聲,陳牧聽到這聲音笑了笑,他扭頭瞥了那些農戶一眼,而後收回視線,他對著站在一旁的李茂使了個眼色,李茂見狀立時點頭。

這個木頭架子兩側的繩子的確是用來拴牲畜的,這農用器械是根據陳牧給出的圖紙來設計和建造的,其間還有一部分是由李茂和陸文改進的。

相比起陳牧在一開始提供的初始圖紙中,這農用器械的最終形態相比起,圖紙上描繪著的形態要更大上一些,陳牧描繪的那農用器械是在前端栓一隻牲畜。

可以是騾子或者是牛馬之類的,由那牲畜拉動著器械,再有一個人在後面扶著器械,以幫助耕地。

而今這圖紙上的器械在經過李茂和陸文改進之後,規模更大,農耕的範圍更大,需要的牲畜也更多一些。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一種,如若有農戶家裡沒有這麼多的牲畜,需要耕地的範圍也不大的話,則可以用圖紙上顯示的初始器械來進行工作。

而李茂和陸文等人之所以在此時拿出了這種器械,一方面是因著這器械的最終形態被確定下來之後,其上融入了李茂和陸文對於自己所研究的器械的見解和改進方法,更為完備。

另一方面,也是因著這器械可以變化的形態更多,能夠適用的人群也更多。

“大人,這器械兩側多餘出來的架子是可以拆下的,如果將這器械兩側的架子拆下的話,這器械的前端便可拴一隻騾子,或者是牛馬之類的。”

“這樣一來,這器械也就能轉變形態,變成小型器械了,”

變成小型器械之後,器械將變得更靈活,能夠耕種的土地型別也更多,如若是崎嶇不平,亦或者是拐角處的土地,都可以用小型器械來耕種。

恰恰因著這器械擁有變形的功能,在陸文和李茂將這器械研究出來的時候,他們才未根據陳牧給出的初始圖紙來設計器械,陳牧聽到李茂和陸文這樣說,亦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不錯,這樣一來,就相當於是用一筆銀子擁有了兩種器械。

如果有哪家農戶的田地更為崎嶇,兩種器械隨時轉換,也能夠提高耕地效率。

在陳牧和李茂以及陸文討論這些器械的時候,用莊子的農戶牽來了兩頭牛。

將兩頭牛拴在了那器械之前,葉大人又叫來了一位農戶,讓他農戶按照李茂的指點,站在這器械之後。

兩頭牛長劺了一聲,拉動著器械向著前方走去,那農戶在後方扶著器械,愣愣的看著那兩頭牛行動,又看了看那器械下方延伸出來的鐵塊。

鐵塊在土地上一劃,鐵塊下方的橫鐵用力一翻,堅實的土壤便被翻了個面,沒過一會兒,一大片土地便被翻耕了一番,這明明是農戶們需要忙上一天才能翻過的土地。

站在竟是用了不到半炷香的時間就將整片土地翻過了,而且土地被翻完之後,亦是相當的平整,土壤鬆軟,一看就是好耕種的。

站在田隴前的百姓們瞧見那器械這麼管用,亦是互相對望了一眼,面上浮現出了些許興奮之色,立刻便有農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