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暗中動作(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牧瞧見幾位隨從一副困惑的樣子,則是淡笑了一聲,將自己對於那監督小組的設定和規劃大致描述了一番。
監督小組是流動崗。
雖然是陳牧準備設立在戶部的分崗,但是監督小組內的官員卻要在每年前往不同的州郡進行監督和探查活動。
為了避免監督小組的大人受到那些出身高門大戶之人的賄賂和討好,陳牧還決定,那監督小組的大人,每隔五年便換一批。
整個小組只設立三十位大人,其中十五位出身寒門,十五位出身高門貴族。
而這其中,有十五位男子,另有十五位女子,都是從各個部門進行抽調的。
早在陳牧打定了主意要建立監督小組之時,陳牧便已經讓負責前一次科考的官員對每個崗位進行擴招。
平均每個部門需要招收的官員崗位都擴了兩到三人。
這樣一來,在朝中的官員輪轉監督之時,也不至於無人可用。
大概意思就是,會有備用官員頂上之前官員負責的職位。
而被陳牧選中加入到監督小組內的官員,則要在負責統領監督小組工作之時,將自己手中的職務交給“備用”官員來進行統籌。
雖然這樣一來,略有些麻煩,也容易造成朝廷需要支出的俸祿變多,但是陳牧卻並不在意。
就算這制度一頒佈,朝堂壓力會在短時間內增大不少。
但是待到農部和術部負責的職務和種種規劃安排進一步推動。
百姓們的生活變好,朝廷能夠徵收的賦稅增多,那發放給這些官員的俸祿,自然也不成問題。
幾位隨從聽聞陳牧這樣說,越發的憂心忡忡了起來。
他擔心這職位一被設定出來,會再度引起朝中動盪。
甚至有大人暗中勾結監督小組的大人,以栽贓暗害與自己處在敵對勢力的大人。
畢竟朝堂之上,各方勢力傾軋內鬥。
這樣的情況也並非是沒有出現過。
陳牧自然也明白那些隨從的心思。
正是因著明白朝堂內鬥嚴重,他才決定讓每個監督小組的輪值時間僅僅只有五年。
監督小組的官員,也都是沒有徵兆的臨時抽調來的。
這樣一來,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監督小組的公平可靠。
見陳牧已經有了打算,幾位隨從互相對望,終於還是沉沉的嘆了口氣。
現今仍舊是推動技部設立的關鍵時期,陳牧倒沒有將成立監督小組的事宣揚出去,而是讓幾個隨從暫時將這件事壓下。
待到技部已經初步成立,民間的大賽也已經舉辦到尾聲。
陳牧這才將成立監督小組的訊息散播出去。
朝中的大臣,有人歡喜有人憂,憂愁的自然是那些心懷不軌之輩。
有的世家中人得知陳牧準備成立官員監督小組之時,便立刻私下走動,準備打探進入到那監督小組的官員都有哪幾位,並且提前安排拉攏一番。
只可惜任由他們如何打探,都未能打探到可靠準確的訊息。
有獲知陳牧打算的官員,在私下裡告訴了那些四處打探訊息的世家大族,表示那些官員都是臨時抽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