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官員也都知陳牧的打算,更知道陳牧已經下達的政令,要求各地徵調擅長織布和刺繡的師傅來到州郡,教導這些女子刺繡和織布的本事。

有女官拉著那被打的悽慘的女人說道。

“你放心吧,那太子殿下下政令了,如果你願意和那欺負人的丈夫和離的話,我們這府衙願意為你免費提供住處。”

“保證你在最近這一年都有地方住,你也可以跟著我們府衙內的官員,和被調來的師傅學習刺繡和織布的本事。”

“待到學成了,就去城裡找個活做,我聽說最近城裡的幾個布莊都在招刺繡和織布的女工。”

拉著那被打的悽慘的婦人介紹政令詳情的女官,是從京中抽調的。

她們要將府衙的事宜推上日程,確定府衙正常運轉。

還要在當地的機構建立出政績,才能回京。

回京之後,她們的官職便可被提升一個等級。

正是因著如此,這些女官對於幫助當地婦女解決麻煩之事,亦是頗為熱情,有心想做出一番功績來。

那被打的悽慘的婦人聽到有女官這樣說,咬了咬牙。

那女官的態度相當的親和,雖然瞧出出身不凡,但是一點都不嫌棄那婦人。

那婦人也是走投無路的,她知道自己若是再繼續留在自家的話,怕是要被打死。

雖然她家裡還有孩子還有老人要照料,但是為了活命,也為了為自己尋個出路,她一咬牙,一跺腳,乾脆應下了那女官口中所說的話。

雖然在此之前,從未聽說有人按照這路子行事過。

但是萬事開頭難,興許這一次,她能在這些官員的幫助下逃過一劫呢。

如果回去的話……

回到那個男人的手中,她早晚會被那人打死!

那女官眼見著婦人願意留在府邸之內學習手藝,倒也沒有耽擱,立刻便安排了師傅教導她學習刺繡紡布的手藝。

與此同時,京中刺繡大賽也穩步推進。

禮部的官員不知陳牧如何打算。

在聽說了陳牧的決議之時,雖覺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但對於那大賽的籌備之事,卻是絲毫不敢耽擱。

不過寥寥數日,大賽舉辦之事便已傳遍了民間。

民間有些手藝的老師傅也覺頗為心動,這可是能入職成為京官的好機會!

雖然不知那官位是何等官位,但是有這麼一個蘿蔔在前吊著,他們也願意去京中試一試!

“太子殿下,您倒是說說,這民間的傳說究竟是怎麼回事?”

“現今,這傳說一出,咱們整個京城都亂了套了,有無數大人都在打探與那比賽有關的訊息。”

“前一段時間,那幾位三朝元老之所以來了您這兒拜訪您,也是想問問與那大賽名次有關的事。”

“可是您未見他們,還讓那幾位三朝元老生了一場大病,現今您遲遲未將政令下達,那些參加刺繡比賽的平民百姓未經過科舉,哪裡有資格入朝為官?”

“現在這與比賽有關的傳言一出,你知道是朝中的大臣都做何感想嗎?”

幾個大臣站在書房之內嘰嘰喳喳,叨叨個不停,陳牧聽到耳朵都要生繭子了。

他抬手挖了挖耳朵,面無表情的抬頭,向著那幾位大臣的方向看去。

那幾位大人一抬頭對上了陳牧的視線,呼吸一凝,終於默默的閉上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