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被動了自己的蛋糕,所以才會在此時如此憤憤。

“想要發展,是必須要變革的。”

“與其維持過往的政令,倒不如尋找新的突破口,這是我對待朝政的看法。”

聽到陳牧這樣說,那年輕人立刻便瞪圓了眼,正帶說些什麼的時候,他便見陳牧又慢條斯理的說道。

“你是出身寒門的學子吧,雖然瞧著有一身傲骨,但是你藏在衣袖的手上帶著厚繭,一看就是長期勞作的。”

“我倒是能理解你為什麼對於女學子入學堂學習之事如此憤憤了。”

“你是覺得那些女子會堵死了你們向上爬的路嗎?”

“不,不會,在這政令被髮布之後,我已經想好了接下來的計劃。”

“僅僅只是郡首縣令,還不夠管理各城市和村落的百姓。”

“待到日後經濟發展起來,人口增多,各地的基礎設施被建立起來,我也會頒佈新的京官職位。”

“等到了那時,朝中需要的官員數量多,你們如果真的是有才幹的,自然有機會入朝為官。”

“如若是沒有才幹的,就不能怨天尤人,埋怨這政令不妥。”

聽到陳牧這樣說,那年輕人的目光微微動了動,新的京官職位?

這……又是什麼意思?

陳牧所說的新的京官職位,指的自然是村官。

待到日後各地的村官陸續被安排起來,由村官統籌帶動經濟。

無論是發展農業還是發展各地的工商業,都能更有利於在日後安排和規劃。

陳牧的打算很簡單,想要發展經濟,那麼只單單發展農業是不行的。

現在這個朝代,商人的地位並不算高。

雖然工業還算穩定,畢竟木工或者是紡織工的地位並不算低,但是擅長這些手藝的人卻並不算多。

待到日後農業發展穩定下來之後,就要開始發展工業和商業了。

先是統籌工業,安排規模大一些的工廠,將其作為國家支援和培養技術型工人的主要視窗。

透過壟斷工廠也可以透過穩定工業營收,以保證國家的稅務收入。

除此之外,還有商業,各地的商會也是時候建立起來了,雖然現今各地商會也有自己的雛形和規則典範。

可是僅僅靠著民間的力量來規範商業還是不成的。

比如南邊的城池,布料價格低,但是卻沒有辦法運到西邊,讓西邊的人能夠穿上南邊人織的布料。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中部的城市聯合西邊和南邊的人一道建立商路,以保證布料以及其他商品和作物的流通。

這樣一來,各地的經濟才能帶動起來。

只不過陳牧也知,這些規劃需要一點點統籌安排,不可急於一時。

只有先將農業落實,保證了農民的收入穩定,其他的產業才能夠發展起來。

而想發展農業,各地的水利和種植作物也要統籌安排,現今距離京城不遠的小郡總是爆發水澇災害。

如果那幾個女官真的能夠將這次的事料理好的話,那倒可以直接由她們成立一個洪澇督查小隊。

如若哪個城池在最近這段時間又爆發了洪澇災害,便派出這麼一支督察小隊前往,勘察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

而後由各地的工部派出官員徵調銀糧,以修水利用。